论梅岭中学体验教育的主要特色
江苏省扬州市梅岭中学 杨帆(225002)
(本文已荣获“新世纪,我能行”体验教育征文大赛全国二等奖)
扬州市梅岭中学自去年11月份起积极响应全国第四次少代会提出的“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成长”的号召,力求把体验教育精神与本校素质教育、情感教育的教育宗旨融合起来,探索出一条有梅岭中学特色的体验教育之路,并获得全国“创新杯”体验教育“最佳活动奖”。我校先后承办了“全国体验教育辅导员研修营现场观摩会”和“全国少先队德育工作暨体验教育工作现场推进会”的扬州市梅岭中学分会场工作,并作为一个成功的模式向全国推广而应邀走进中央电视台《第二起跑线》栏目,广受教育界领导和专家的好评。
我校体验教育围绕“成长的烦恼”为中心课题开展活动,总方案为“生活碰碰车”,之下设三个车组,即“校园碰碰车”、“社会碰碰车”和“家庭碰碰车”。“校园碰碰车”以在校园中成立的“了望工作室”“春花秋实社”“精彩纷呈社”“健身俱乐部”“温馨之家”等学生会社团,为师生的学习生活提供服务;“家庭碰碰车”设有“五自”夏令营、“劳动技能大赛”“一日小管家”等活动,帮助学生提高生活自理能力;而“社会碰碰车”则是将体验的触角深入到社会方方面面,培养学生社会意识的一列车。学校设“碰碰车大本营”,设“导航站”“加油站”“维修部”等教师、专家辅导机构为学生活动提供指导和帮助,通过让学生自由选择岗位的“选车”、深入体验生活的“赛车”和交流活动体会的“展车”来达到体验教育的效果。笔者就梅中体验教育的实践成果和理论精神,来谈谈梅中实施体验教育的主要特色。
一、体验教育目标的可实现性和可发展性相结合。根据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提出“最近发展区”的思想,我们认为,在体验教育中所要达到的教育目标必须要有可实现性,要能够贴近学生的实际能力以及他们的心理特征,也即是制定实事求是的体验教育目标。为此,我校专门成立了一个调研组,由初一初二的几个大队委和队员组成,采用问卷调查或采访当事人方式,对校园内外的各种现象各种问题进行调查研究,求得第一手数据,以制定最佳最切学生实际的体验教育方案。我们的“成长的烦恼”大课题研究第一步就是由调研组来完成的。果然,以“成长的烦恼”为中心课题,贴近学生的实际,赢得了学生的欢迎,达到了教育目标的可实现性。
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必须会向前发展,因此教育目标不能一成不变,而是也要随着学生的发展进一步地发展完善。所以,教育目标的可实现性还必须和教育目标的可发展性结合起来,推动体验教育的深化。在“成长的烦恼”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起先只是想通过开展各种活动来解决学生们某些具体的烦恼。后来,我们在活动不断开展过程中发现,学生的某些烦恼固然能通过某些活动来解除,但只是一时之计,却不是长久之策。而且我们发现有不少学生的烦恼有时其实是自寻烦恼,一点绿豆大的事能够在心里折腾半天。这时,我们觉得要减少学生的烦恼,最根本的方法是要能让他们改变看问题的方式,改变遇事易钻牛角尖的态度。于是,我们适时深入了“成长的烦恼”课题,走到了“我有一双寻找美的眼睛”的研究中。同样是通过“生活碰碰车”的到处碰撞,角度却稍稍转换到在体验中寻找人情美、人格美、自然美、社会美……使学生的心境渐渐开阔,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再胶着于某一点,而是能够用客观的达观的乐观的眼光看问题,这时某些过去困扰着学生的烦恼对他们而言也就不再是烦恼了。由“成长的烦恼”深入到“我有一双寻找美的眼睛”的课题研究是我们体验教育目标的进一步发展,而现在我们把它再推到“学会爱”这一层次去,使“成长的烦恼”的课题研究又逐步深入到方法论研究上,不但要求学生能深刻体会到某些道理,还要求他们学会爱、宽容和理解,学会“换位思考”,从根本上驱除烦恼的来源,用开阔乐观的心境去对待人生的烦恼。
二、学生的自主教育与教师的适当点拔相结合。体验教育理论要求学生成为一切教育活动的主人。这一理论要求在我校则发展为学生的自主教育,也就是不仅要求学生成为活动设计、开展和评价的主人,在活动过程中进行体验,还要求学生能够在活动过程中自己教育自己,对自己的成败得失进行客观的总结,形成自己在体验中的态度、兴趣、个性或风格,逐步塑造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但由于初中学生的心理状态还不很稳定,自主教育能力还不够,所以在适当的时机要有教师的及时的推波助澜,给予适当的点拔,才能取得体验认知的最佳效果。因此,我们要求每一个学生在每一次体验活动之后都要写体验日记,要求在体验日记中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评价,对感受进行分析,把体验的零碎经验系统化,理论化。与此同时,教师要积极参与到学生的体验活动中来,要能通过学生的体验日记发现学生心理的微妙变化,在最佳时机拉学生一把,促进学生质的飞跃。学生的自主教育和教师的适当点拔使许多学生在体验活动中迅速成长起来。
在学生的自主教育与教师的适当点拔相结合的过程中,特别要注意的是教师的点拔的适当性。第一、教师的点拔时间要适当。点拔早了,学生的自主教育还没开始或认识尚浅,不利于学生进一步的自主教育;点拔迟了,学生的自主教育已告一段落,心理包袱已放下,则有放“马后炮”之嫌。要会选择最佳时机,趁着在学生自主教育到高潮而且处在半迷茫状态时加以引导则效果最佳,容易促成学生认识上从量变到质变的升华。第二、教师点拔的内容要适当。由于学生家庭背景的各异,对同一事件进行体验而得到的感悟必然也存在着差异,在这些感悟中大多是积极的,也有极少数的有一些消极的思想,在社会上进行体验的学生更是容易产生一些困惑甚至不良的想法。因此,教师必须能够把学生的体验向着积极的方向引导,培养符合教育者期望的情感,才能使学生真正有所收获,有所珍藏。第三、点拔的形式要适当。梅中自建校以来就特别重视师生间的平等,每次教师找学生到办公室问话都要先拿一张椅子请学生坐下再进行平等对话。这种平等、和谐的师生交流方式在体验教育活动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三、实践的全面性和内化全程性相结合。现代德育学理论为教育者提出了两点要求:一是受教育者的道德形成需要不断地内化,二是内化的途径是实践。根据这个理论,我们在体验教育中形成了一个将实践的全面性和内化全程性相结合的特色。
我校从办校以来就特别重视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体现情感教育的内容。然而,到哪儿去实践,实践什么便有很大的弹性。我校从初始的小范围小规模局部实践活动慢慢发展到大范围大规模的全面实践活动,到了2001年,我校的“生活碰碰车”体验教育活动更是把校园、家庭、社会和大自然的实践融合在一起,相互渗透,力求给学生一个最广阔的体验场所,让他们在各种情境下进行体验,获得感受,以达到实践的全面性。
同时,我们也看到,实践的全面性还必须和内化全程性相结合,也就是在最广阔的范围内不断地进行体验,让“生活碰碰车”在与生活的不断碰撞中擦出体验的火花,最终达到内化。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他们融入团队组织之中,对社会行为、友爱、合作、安全等诸多方面的体验渐渐增多,情感世界不断丰富,身心正处于最佳发展阶段。他们在实践中体验到的感受和经历是新鲜的,往往也是刻骨铭心的,能够形成内化,形成自己人生观价值观的一部分。但由于这个阶段学生心理也处于不稳定性,必须要能够长期的不断的实践,不断的体验,才能达到真正的内化,并形成心理定势,贯穿学生生命的始终。因此,我校的体验教育并不是一时之热,而是将之作为学生学习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来开展的,使学生在不断的实践不断的体验中达到内化。
我校开展体验教育的时日还短,取得的成果是显而易见的,而存在的缺陷和错误也是难以避免的。不过我们坚信,在我校“情感教育”总原则的指导下,体验教育之花一定能在梅中结出累累的硕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