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

发布时间:2022-08-16 阅读次数:

工作已经有四年多的时间了,在这学期的教学中,得到的体会很多,面临的问题也比较多。这学年中,我不仅要上好自己的课,还要做好班主任的工作,并且在课余时间还要组织学校的舞蹈队。在教学中,我和师傅也经常相互探讨和研究,怎样使学生喜欢音乐课,爱上音乐课,从音乐课堂上感受艺术之美,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艺术素质,这是摆在我们音乐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音乐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教学内容应该是优秀的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要体现思想性、艺术性、经典性。这说明了音乐教学内容的定位,但在现行的教材中我们可以发现教学内容过于单一,很难满足学生的需求,所以重组教学内容是现代教学的必然。它通过具有审美教育价值的教学内容的重组来提高教学的整体效应来满足求知者的学习欲望。教学内容必须从单一化走向多元化。

我在的实际教学中有以下体会

一.  如何教孩子学唱歌曲。传统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传授为主,教学内容单一已不能适应当代学生的求知欲望,就拿教唱歌曲来说,传统用的方法过程就是范唱(教师自弹自唱),学唱歌谱、学唱歌词,整个过程都由教师用琴来伴奏,假如在范唱的时候利用多媒体课件,先让学生欣赏此歌曲的mtv版本,我想学生肯定会被吸引过来,学起歌来也有了兴趣,也很想来唱一唱,我便利用他们这一心理,在学唱的过程中就可以多次播放,让学生跟唱,最后还可请学生单独上来表演唱,让他们改变和选择自己喜欢的演唱形式,这样既可以为学生创造有利的学习途径,又可强化心理素质培养,通过单独演唱、齐唱、重唱、演奏等表演形式,来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心理素质,也只有这样才能是音乐课上得更生动、更活泼,教学效果才会更好。

二.  如何欣赏音乐作品。因为之前我教两个年级,因各年级班级间、学生个体间的差异,以及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不同,决定了音乐教学方法的灵活性,音乐教学要在面向全体的同时实行因材施教。这么多年的教学过程当中,也让我慢慢掌握了一些教学的经验。良好的欣赏音乐的习惯,就如同学习习惯一样,是当你上第一节音乐的课的时候就应该养成的,这一点,我非常感谢我的师傅,在经常听她课的过程中,我慢慢掌握了要点,我的师傅在上第一节课的时候,就教导孩子们,要“文明欣赏”,而不是单纯的“不要讲话”,即使不讲话,但是你翻书的时候很大声,同样也会影响到其他人。学习环境其实就是氛围,大家注意了,我们欣赏音乐的习惯也就慢慢养成了。以至现在欣赏音乐的时候,只要我的一个动作,学生们也能心领神会。习惯慢慢养成了,那么在他们欣赏乐曲的过程中,也不能一味的光听不看,有的时候也要结合视觉效果,或者是实践过程,这样对音乐欣赏才不会觉得枯燥无趣。如在介绍西洋管弦乐队各种乐器时,可利用音乐课堂配套教材(VCD)让学生看到、听到一个真实的乐队在演奏,并结合个别班级同学的特长,比如有同学会演奏电子琴,还可请同学在电子琴上把每一件乐器音色对号入座,选到了模拟音色,并弹奏一段同学们比较熟悉的歌曲或乐曲的旋律,让同学听辨乐曲在演奏过程中的音色变化及其作用。比如说还有同学会演奏钢琴、小提琴、或某件钢管乐器、木管乐器,还可试着让他们来合奏。这样,加深了同学们对乐器的理解和掌握,教师讲起来也轻松多了,更重要的是给学生提供了展示机会,这样既丰富了课堂教学,又提高了学生们的素质,同时也使全班同学有了直观感受。

  以上只是我的一点体会,在工作中面临的问题和困难还远远不止这些,我也有很多不足之处,有待继续改进。只有在不断的总结和磨练中,才能更好的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力争做一名让学生满意的音乐教师,这也是我所追求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