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梅岭中学
中青年骨干、教坛新秀培养对象培养计划
面向21世纪,建设一支高素质、创新型的教师队伍,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教育改革和教育快速发展的根本之举。培养和造就一支结构合理的跨世纪青年骨干教师队伍,实现教师队伍的整体优化,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十分紧迫而又艰巨的任务。根据《关于实施全市中小学骨干教师培养工程的通知》(扬教师[2006]10号)文件要求,现就2006-2007学年中青年骨干、教坛新秀培养对象的培养工作提出如下实施计划:
一、加强领导、完善组织
成立以王力耕校长为组长,分管教学的谢文林副校长为副组长,科研处、教务处、政教处、电教处、办公室、团委等各部门负责人参加的骨干教师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具体分工如下:
王力耕校长负责全面的教育和培养,联系理科培养对象,具体日常工作由科研处余云中负责,进行制订、实施计划、协调各项工作。
刘明高副书记负责师德、班主任工作、依法执教等方面的教育和培养,具体日常工作由办公室展红、政教处闾小文负责。
谢文林副校长负责教学、科研、电教诸方面的教育和培养,具体日常工作由科研处余云中、教务处经浩、电教处李绍荣分工负责。
全程管理的考核、评估、资料档案由办公室展红和科研处陈翔具体负责整理与管理。
二、培养目标
通过有针对性的培养,帮助中青年骨干、教坛新秀培养对象树立现代教育观念,进一步提高教育理论和学术水平,增强知识更新能力和教育教学能力,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技能,形成学科教育教学风格和特色,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发挥示范、指导作用,使培养对象在教育理念、教学理论、课堂教学能力、教育科研能力、教育教学业绩等方面尽快达到中青年骨干、教坛新秀评选规定的条件。
三、培养内容
主要包括知识与理论提升、实践与技能培养、课题与专题研究等三个方面:知识与理论提升,着眼于提高培养对象的理论文化素养,更新知识结构,提高教育教学理论水平,提升培养对象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实践与技能培养,着眼于提高培养对象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提高教育教学技能和实战水平;课题与专题研究,着眼于提高培养对象的科研意识和研究能力,不断总结与反思教育教学实践,善于发现和总结教育教学规律,提高理论运用与创新能力。具体内容为:
1、强调职业道德培养,重视良好的师德师风的树立与形成,使骨干教师做到既教书又育人,既注重知识传授,更注重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2、加强现代教育理论的学习与教育观念的更新,并自觉地运用上述理论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集合本校特色进行校本教研,向科研要效益。
3、不断更新专业知识,一方面要强化骨干教师所任教学科专业知识的更新,另一方面还要强化相关学科知识的获取,不断拓展、深化自己的知识体系。
4、增强课堂教学能力,使骨干教师在培养期内,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教学模式,在教学技能、方法、课堂教学组织能力等诸方面得到提高,在本学科中具有较高的教育教学质量。
5、提高掌握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手段的能力,重点进行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多媒体网络教学的培训。
6、培养骨干教师独立进行教育教学科研的能力,使他们学会从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现值得研究的问题,学会捕捉国内外教育教学信息,掌握系统的教育教学理论和科研方法。
四、培养方式
培养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组织培养与个人研修相结合的方式,分别对照中青年骨干、教坛新秀评审条件有针对性地进行。
1、集中专题培训。进行校本研究,参加市局组织的专题培训班,采取专题讲座、读书反思、案例教学等方式,进行专题研讨、论文交流等活动。
2、导师结对指导。由指导教师、老教师、名教师以及学科组的集体力量为骨干教师铺路架桥,帮助骨干教师获取成功,实现我校教师队伍的可持续发展。聘请教学第一线的外校、本校已经具有相应称号的骨干教师和其他教育机构的专家担任导师,与培养对象结成对子,有针对性地加强个别指导。
每学期召开一次指导教师分析研究会,认真听取指导教师对每位骨干教师的性格特点、个人特长、能力状况、工作与培训效果以及其它方面优劣长短的分析,为下一步的培训工作尽可能找出每位骨干教师就能力、兴趣与工作任务的最佳结合点,使其聪明才干充分发挥。
3、个人研修实践。加强日常学习,对研修内容提出具体的量化要求,加强过程检查,定期开展交流活动,促使培养对象不断将理论运用于教学实践,努力提高教育教学的实践能力。
4、开展课题研究。通过参与课题研究,参加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和教科研部门、本校组织的专题研究,以及独立开展课题研究等方式,不断提高培养对象的教科研层次和水平。
五、培训措施
1、师德方面:
以《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市局颁布的“教师八不准”为标准,以模范教师为榜样,注重师德师风建设,并把他们执行《规范》的情况作为全程考核过程中的首要内容和重要依据,使其成为教书育人、家长信赖、学生爱戴、治学严谨、教风学风端正,具有团结协作和改革创新精神的骨干教师。
2、教学、科研方面:
(1)每学年至少精读两本有关专业发展方面的书籍,并写好读书笔记,定期检查与交流,逐步使自己具有系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较好地利用教育学、心理学等教育科学理论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
(2)每学期至少开设一节校级或市区级以上公开课。每节课要认真准备,要有创新意识,形成一定的影响力。在此过程中相互学习,自觉充实完善自己,在本学科教学中挑大梁。
(3)科研方面:每位骨干教师要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工作,承担一个科研课题,开展教育教学研究(课题可以独立进行,也可与他人合作),科研过程与结果要有学习和推广价值,要求每学年写出阶段性成果,结束时写出终结性论文报告,力争在三年内将科研成果在区级以上刊物上发表,并在区级以上有关学术年会上获二等奖以上的奖级。
(4)每学期学校将定期举办计算机学习、教学软件制作、多媒体教学手段使用等专题讲座,力争使骨干教师能自制教学软件,学会并掌握综合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能力。
3、班主任工作方面:
为培养骨干教师教育教学双肩挑的能力,在所任班主任工作中要求做到工作处处到位,有声有色,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以行导行,依法导行,学生爱戴,家长信赖,力争在三年内使所带班级荣获区级以上优秀班集体称号。
4、总结考核方面:
不定期组织检查骨干教师的工作进展情况,每学期总结交流一次,每学年全面考核一次。考核优秀者将在今后的评先进、评职称中予以体现,对不达标者给予下调,采取动态管理。
总之,我们要以知识经济时代的教育发展为坐标,将教师队伍建设的目标定位于培养一代有创新意识、创造才能的高素质名师,建设一支职业道德高尚、敬业爱生奉献气氛浓、教育教学思想先进、科研能力强、教育教学水平高的科研型骨干教师队伍,将扬州梅岭中学办成一所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培养高素质全面合格人才所需要的科研型、创新型学校。
执笔人:余云中
2006、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