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努力提高学生的情商

发布时间:2022-08-16 阅读次数:

充分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努力提高学生的情商

——在化学教学中情感教育的体现

能力,即智商和情商的综合体现。一个人的智商高低主要来自于遗传,而一个人的情商则取决于后天的环境熏陶。情商,即一个人对待周围事物的情趣、情感及审美能力。按照斯丹柏——比纳智力量表公式:智商=智力年龄/实际年龄×100来测定6~16岁学生的一般能力,绝大多数孩子的智商都处于90~110之间,即中等水平,而超过130以上(即超常)的孩子却是极少的。但是,在智力一般的人群中能干出惊天动地的业绩来的科学家却为数不少。这也就是说,一个人的能力不仅仅依赖于遗传因素,更主要的是靠后天的社会生活环境的影响、教育和自己的主观努力。如果一个人对待一切事物都毫无情趣而言,把一切看得很灰暗,那么纵使他的智商再高,也是做不出什么业绩来的。因此,我们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科学世界观的基础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在平时的化学教学中,我们发现以情可以感人,也更能激起学生的共鸣,从而激发他们的兴趣和求知欲,情感教育是我们给学生注入的一贴活性剂。我们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摸索出了一套求知→会知→用知→求知的循环教学模式。

1、求知——这是学习的前提

求知,即学生渴求知识的过程。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老师”,一个人无论做什么事,当对它有浓厚兴趣时,易产生一种很强的探索和研究的积极性,研究表明,浓厚的兴趣可使人的聪明才智发挥80%以上,而缺乏兴趣时聪明才智的发挥仅在30%以下。根据学生的这一心理特征,我们是通过以下几个途径来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的。

1)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我们首先抓住第一堂课,在上第一课时就设计了一系列的趣味实验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如清水写字、魔棒点灯、清水变牛奶、烧不坏的手帕等,并在 以后的学习中不断地注入这种兴奋剂,使学生处于一种欲罢不能的状态。

2)通过思想道德品质的教育,使学生了解学习化学的重要性

①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我国是一个伟大的多民族国家,是具有悠久文明历史的古国,对世界文明作出过巨大的贡献,如“四大发明”。当西方国家还在使用厚重的羊皮作书写材料时,我国劳动人民就已经发明了造纸术;我国的瓷器是祖国的象征,至今瓷器的英文名还是“China”——中国;还有黑火药的发明;我国西汉时期就有湿法冶金术的记载;我国是最早利用天然气、煤、石油的国家……

我们还在教学中通过对大自然的介绍,给学生以美的感受,培养他们热爱大自然的高尚情操,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如:我们在讲授《石灰石》的时候,通过出示一盆假山石,并拟人化的叙述:“我本是大山里的一块石头,生活得无忧无虑。一日,主人把我带到了这里,从此每天围观我的英姿的人群络绎不绝,殊不知,在人们的赞赏声中,我却一天天地消瘦、憔悴,再也没有了往日的容颜和快乐,唉......”,激发起学生探究石灰石为何在人群的包围中会消瘦、憔悴的欲望。接着,通过画面展示桂林的山水溶洞、杭州的瑶琳仙境、崇山峻岭上的奇峰异石、海底珊瑚、太湖珍珠、现代都市风格各异的建筑、天安门华表、汉白玉雕塑……等自然界中石灰石的存在和应用。并让学生自由上网查询自然界中溶洞等的形成,使学生了解到大自然中那神奇的溶洞,争奇斗丽的钟乳石、石笋、石柱等就是在千百年中经过这样一系列的变化形成的,锅炉、水壶等里面的水垢也是这样形成的。这一过程既激起学生学习的无限乐趣,也拓展了学生的视野,更教会了学生学习的方法。同时让学生感受到那千变万化的化学变化是非常美妙的,了解石灰石在自然界中的存在,也为下面学习石灰石的用途奠定了基础。

教学中,我们还通过古人的诗句、记载和中国近代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如通过圆明园的被烧(从石头煅烧的实验探究)——石灰石用途的总结——明代爱国将领于谦《石灰吟》中隐含的自然界变化——李冰的都江堰宝瓶口工程……化学的人文性在课堂中得以充分的体现,不仅使学生灵活地掌握了知识,对学生情操的陶冶、修养的提高、意志品质的培养等都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②辨证唯物主义教育

通过对分子、原子、离子概念、性质的学习,使学生逐步认识到世界是物质的,且物质是运动的,静止是相对的;通过氧化还原反应、阳离子与阴离子、溶解与结晶等知识的学习,使学生认识了对立和统一这个唯物主义辩证法的根本规律;通过质子数的不同而引起元素种类的变化、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中原子个数的不同而导致性质的差异等内容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量变引起质变这一唯物主义观点;通过物质燃烧、溶解度的学习,学生还认识到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等。这些思想的灌输,对学生将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大有启发。

    ③环境保护意识教育

    环境问题已经是一个全球性问题,它涉及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因此在平时教学中,我们就给学生灌输“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的思想。我们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节约用水;应该选择怎样的洗衣粉、冰箱、空调;坐车尽量选择公交车,少打的;互送贺卡时尽量采用电子贺卡;用完的电池不能随意丢弃,等等。使同学们知道,要还天空一片蔚蓝,还河流一片清澈,还大地一片葱绿,要使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存,要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就需要我们发奋学习知识,努力提高综合治理和综合利用的能力。使同学们感到历史赋予我们年轻一代的使命是多么任重而道远。

   ④意志品质与理想前途教育

   教学中我们经常穿插介绍一些中外科学家的事迹。如我国化工专家侯德榜的“侯氏制碱法”;俄国化学家谢宁斯基防毒面具的试验成功;英国化学家物理学家波义耳的酸碱指示剂的发现等等,可以激励学生学习科学家百折不挠、勇于探索的精神和效法科学家报效祖国、为国争光的高尚品德,树立起为科学献身的远大理想。

3)通过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感到学习化学的必要性

教学中多联系实际,让学生切身体会到化学知识无时无刻不在身边。如我们讲解熟石灰联系到刚粉刷的墙壁的返潮现象;讲解碳的稳定性联系到书写档案的碳素墨水;讲解活性炭的吸附性,联系到冰箱除臭剂的除臭原理;讲解气体溶解度,联系到闷热天鱼儿浮上水面呼吸的情景;讲解中和反应,联系到做馒头放碱;讲解燃烧条件,联系到如何放置易燃易爆物;讲解二氧化碳,联系到灭火常识;讲解一氧化碳,联系到家用燃气热水器装配的位置等等。并且,我们还开展了一些有关生活中的化学讲座,经常理论联系实际,学生也自然而然地将生活中发生的许多事情、许多现象与化学联系在一起,从而激励他们带者这种永不满足的求知欲去努力学习。

2、会知——这是学习的关键

1)自学能力的培养

在当今知识信息大爆炸的年代,一个人在校学到的有限知识已经不能满足他一生的需要,终身教育、终身学习已成为现代教育的重要标志,因此,我们不只是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基于这样的目的,我们编写了一套《初中化学系统能力训练》(即课前组织学生预习,课中将知识扩充并及时训练反馈),旨在指导学生课前阅读,帮助学生形成化学学习常规,引导学生从纷杂的知识中整理出知识的框架结构,找出重点,突破难点,在以后的学习中就能够模仿着思维,从而学会学习的方法。

2)概括归纳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培养

我们每学完一节或一章知识后,就指导学生及时归纳总结,将有关知识纵向联系、横向类比,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并用简练的语言或文字表达出来,有意识地经常训练同学们对简答题、实验改错题等的表述能力,鼓励学生多质疑,并把释疑的机会尽可能的留给学生,使他们的表达能力和概括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和提高,也锻炼了他们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动手能力的培养

化学实验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和优良品质的重要途径,也是锻炼他们动手动脑能力的极好时机。每年,我们从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开始,就要求学生课前做好充分准备,实验时操作规范,胆大心细,仔细观察,实事求是地记录实验现象,及时完成实验报告,使学生养成严谨有序的工作作风。我们还尽可能地将一些演示实验改成分组实验,如检验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碳酸根离子与碳酸氢根离子的相互转化等,这样既增加了学生的动手机会,又使学生体验到了参与实践的乐趣,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了开阔学生的眼界,拓宽学生的思路,我们还组织了兴趣小组活动,如回收二氧化锰、用废干电池的锌皮制取硫酸锌晶体,并增添了许多课堂演示,如甲烷部分,检验氯离子、硫酸根离子时碳酸根离子的干扰等,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鼓励学生大胆地设计实验,如氢气可燃不助燃的性质,热水中白磷燃烧的条件等。

4)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

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按照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引导学生将零碎的化学知识联为一体,摆脱思维定势的影响,学会知识的迁移,做到举一反三。我们经常设计一些变换角度、变换侧面的思考题让学生思考,如告诉学生:经过测定,河水中所溶氮气的量与所溶氧气的量相比,没有在空气中悬殊大,让学生推断氮气在实验中怎样收集?学生虽没有学过氮气的制取收集方法,但他们可根据两种气体在空气中的含量,倒推出氮气比氧气更不易溶于水,且氮气的密度与空气相当,所以只能用排水法收集。类似上述“跳一跳就能够得着”的问题的训练,步步深入,层层推进,不但诱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拓宽了学生的思维广度,对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大有益处。

3、用知——这是学习的目的

学习的目的不是为了盲目的积累知识,而是为了在实践中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因此我们注意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使他们逐步达到学以致用,以用促学的境界。做练习是学生学习过程中巩固知识、运用知识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是学生最简单、最直接的用知途径。为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我们注意使所选习题具有综合性、实用性和典范性(如一些信息给予题等),并提出一些日常生活现象或科学现象让学生解释,当他们由于知识的缺乏不得而知时,则恰恰增加了他们对新知识的渴求,这样他们就会永不满足,不断追求。每年的初中化学奥林匹克竞赛又为同学们提供了进一步向科学进军的机会,我们通过各种形式如讲座、实验、参观、看录像、考试等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经过师生共同的不懈努力,每年竞赛都取得瞩目的成绩,在市区遥遥领先。除此以外,我们还经常开设实验探究课,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设计实验,通过实验探究得出结论,如我们开设的《铁的性质》、《甲烷》、《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一氧化碳》、《干冰》、《走近蛋白质》、《溶液》、《水》、《石灰石》等公开课都属于这种类型的课,得到了同行们的一致好评,这些课中无不饱含着教师对学生的循循善诱, 无不饱含着殷切的情感教育……

经过多年的努力和实践,情感教育已成了我们这门学科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没有她,学生就会感到索然无味;没有她,这门学科就失去了魅力。总之,情感教育早已融入了我们的每一节课中,融入了教学的每一个细节中,融入了老师们的每一个眼神中……

 

                                                 杜稼勤  06.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