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教育——初中英语小组合作学习

发布时间:2022-08-16 阅读次数:

情感教育——初中英语小组合作学习

扬州梅岭中学     郑敏

对初中生来讲,影响英语学习效果的因素除了智力因素外,更多的是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其中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对提高学生学习效果起着很大的作用。用情感效应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是我校在英语教学课程改革中的一个重点内容。激发学习动机,使学生“想学”;培养学习兴趣,使学生“乐学”;营造和谐氛围,使学生“愿学”; 强化学法指导,使学生“会学”; 磨砺坚强意志,使学生“能学”; 尝试成功体验,使学生“敢学”; 培养合作意识,使学生“互学”。这些都是我们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渗透情感教育的一些做法。这里着重谈谈如何培养合作意识,使学生“互学”。

由于培养语言运用能力的要求与日俱增,几乎所有的教学过程都要求放置在学生群体中,营造师生共同学习、探索和研究问题的氛围,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相互交流、共同学习的机会。正如新《课程标准》指出:合作学习是学生学习各门功课的重要方式之一。因此重视学生个体与学生群体的相互作用,加强和指导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是提高英语教学效果,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渗透情感教育的重要方式。

在《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课程实施建议中,小组合作学习是合作学习的一个重要概念。但在教学实践中,这种被广泛运用的有效学习模式在实施的过程中也碰到了一些问题:比如有些学生对合作学习的目标不明确,缺少参与意识;又如由于组内同学的英语水平不一,出现有人“吃不饱”而有人“吃不下”的情况。这些问题如不解决,合作学习就会失去它应有的魅力和作用。那么,我们就思考怎样使学生进行有效的合作学习,与教师怎样参与引导合作学习的问题。

首先、教师要提高合作学习的教学技能。

1、课堂调控能力和组织能力。

教师在进行合作学习之前必须进行有效的策划,小组合作活动中小组成员分配是否得当,是学生合作是否成功的基础。实践证明,异质分组法是比较科学的一种分组方法。同时要明确每个成员的分工,可以采取轮换制,组长、检查员、记录员、资料员、报告员等由每个成员轮流担任,让每个学生都能真正参与到活动中来,成为学习的主人。为了防止单调,活动形式要多样化,如:role-play, discussion, interview, brainstorming, competition, debate等。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环节引导学生采用适当的合作学习方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2、选择适当合作课题的能力。

合作学习要选择适当的课题,这关系到学生合作学习的成效。选择的话题要贴近学生的生活,要有趣味性、可行性与探究性,也要有一定的难度和挑战性,还应当具有启发性和开放性。比如:Junior English Book 3 Lesson 275部分有一个练习“Invent Something”,这主要是在学习了“The Man Who Never Give Up”一文后引申出的一个话题,它很合现在中学生的口味,能激起他们的挑战欲望。所以我在教学过程中,将学生分为若干组,要求他们:Come up with an idea for an invention. Think of ways to make if work.让学生用英语叙述他们的Invention即可,最后由一个充当“mayor”的学生代表作小组总结性发言。面对适当的合作话题各小组成员大家在个体的基础上发挥群体的合力,而小组之间互相竞争,互相促进,这样所形成的合作学习对学生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和挑战性,能够使全体学生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来,真正达到了合作学习的目的。

其次、教师要善于扮演多重角色。

1.扮演组织者的角色。

在合作学习中,教师应以组织者的身份创设引导学生主动投入“独立思考---互相探讨---交流看法---实现目标”这一渐进、相关联的合作过程。为了保证这一过程的顺利进行,之前必须要合理分组;要交代合作交流内容;要交代清楚合作交流的步骤。以初中英语课本第三册第31课第三部分为例:通过阅读完一篇关于中西方节日的大略介绍后,将学生分为6人一组,进行一个有关the Spring Festival group discussion。对同学们提出如下一些要求:1Do you like the Spring Festival? Why or Why not? 2What do you think is the most traditional food in the Spring Festival? What else do you eat in the Spring Festival? 3What do you often do during the Spring Festival? 对于以上这些问题,要求先思考,再逐一在组内发言,并互相补充,继而再引导学生在组内讨论西方的传统节日“Thanksgiving Day”。为了克服讨论过程中出现冷场或有些同学注意力分散的现象,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一些有关这些节日的图片,动画等,配上一些背景音乐,让学生自觉地投入到讨论的氛围中。有了以上的精心组织,合作学习就会活跃、和谐、有序地进行。

2.扮演其他角色

除了担当组织者外,教师有时也要根据学习任务的难度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当指导者。这时教师要有敏锐的洞察力,能够及时发现学生的困难,并能够给予适当的帮助。对个别学生或个别小组有独到见解或出现创新性思维火花时,教师要及时给予鼓励和支持。小组成员之间发生矛盾时,教师应把握时机进行教育。在整个过程中,教师采取的都应是一种友好的、建设性的态度和行为,既不能过多地干预学生思考的过程和结果,又不能对学生的困难和疑问袖手旁观。在观察、诊断以及进行“积极的认知干预”的过程中较快地适应角色的不断变化。

第三、要正确处理好小组合作与独立思考的关系

小组合作学习离开了独立学习这个前提,可能造成好学生的“垄断”,这样既不利于学生探索精神的培养,也达不到学习目的。长此以往,将造成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丧失。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提出一个问题后,应给学生充分的独立学习的时间,然后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在组内交流自己的看法,形成统一意见后,到全班交流,再在教师的引导下使学生形成正确认识,并在这一过程中体验积极的情感,进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第四、教师对合作学习要合理评价和及时总结

1、合理评价机制

合作学习过程中对学生的评价直接影响到学生在活动中的投入程度,也是合作学习能持续顺利开展的基本保障。教师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评价时要注意以下两点:、把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结合起来,可以使学生更关注合作学习的过程,并从合作学习过程中体验合作学习方式,认识到合作学习精神的重要性,、把侧重于小组集体评价和小组成员评价相结合起来,可使学习小组成员认识到合作小组是一个学习共同体,增强他们的集体意识与合作精神,更有效地完成学习任务。

2、及时总结改进

对任何一种教学策略都不能忽视总结,对于合作学习的效果进行及时总结才能有利于今后工作的改进。教师可以观察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的表现,结合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纵向和横向的比较。分析数据、信息,总结经验与不足,这样才能有利于下一次合作学习活动的展开。

 

[参考书目]

宋桂月  金莺 《英语课程标准教师读本》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新课程改革50问》 江苏教育出版社

David and Roger Johnson Cooperative Learning

Fennell, Hope-Arlene Cooperative Learn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