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第二章<<陆地和海洋>>
第二节 “海陆的变迁”教学设计
窦爱华(江苏省扬州市梅岭中学 225000)
一、 教材分析
“海陆的变迁”是第二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第一节静态分析海陆分布的基础上,动态分析地球面貌形成的原因,其重点应该放在两个学说上。编者的意图是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初步认识地球面貌的变化发展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二、目标设计
知识与能力目标:知道大陆漂移说和板块运动说的内容。能举出实例证明海陆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和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魏格纳与大陆漂移假说的故事,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发现问题的能力,学习他们持之以恒、积极探索、勇于献身科学的精神。
过程与方法目标:根据初一学生的心理特点,通过怎样寻找“破纸”的另一半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探究想象,明白魏格纳提出大陆漂移假说的原因和为什么这样去寻找证据。对板块运动说的学习,则设置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和让学生亲自动手去演示板块运动的不同状况及可能发生的现象,然后再用实例来证实自己的判断。着重培养学生自我获得知识的能力和成就感、参与意识、主体意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三、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流程 |
教学内容 |
设计意图 |
复习 |
出示课件(Flash):谁能快速、准确地将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拖至图中相应的位置上? 你能说出海陆分布的一些有趣的特点吗?(①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半球,但北极地区却是一片海洋,南极地区却是一片陆地;②除南极洲外,其余六大洲都是一南一北的成对分布;③大陆的形状还多是三角形的呢......) |
复习旧知。培养观察能力。 |
承转导入 |
海陆分布的这些特点不是偶然的,很久以来,人们一直在探索这些特点形成的原因。 |
引起学生的好奇,激发学生的兴奋点。 |
实验 |
出示图片一:谁能快速地在一堆破纸中找到这张纸的另一半? (生):找形状和它吻合的那一张。 出示图片二:这一张的形状和图一完全吻合,可它是我们要找的那一半吗?问题出在哪儿呢? (生):还应该看它们的文字能否一一对应。 出示图片三:是这一张吗? (生):是。 出示图片四、五:你能小结一下吗? (生):图片四能拼合,仅仅是个巧合。而图片五才说明它们原本就是一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