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体育教学中情绪的维持控制和利用
扬州市梅岭中学 王军华
引言:情绪是一种心理现象。积极的情绪和消极的情绪在体育教学中的效应是不同的,调节、控制和利用好体育课中学生的情绪是每一位体育教师应该做到的。本文针对体育教学中情绪对教学效果的影响,提出维持学生良好的积极的情绪,有意识地控制、利用和消除不良情绪的方法,旨在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体育教学 情绪 维持 控制 利用
情绪是一种心理活动,是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反映形式;是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所产生的明显、短暂、强烈的主观体验;它是一种潜在的内动力;现代心理学证明,情绪对人的行为活动具有增力和减力的效能,它能直接调节着学生在学习中的态度和积极性。积极的情绪使学生求知欲增强,产生积极向上的力量;不良的情绪不仅会干挠心理活动的内稳定,影响个体运动技能和技术的学习与掌握,还会通过学生的面部表情、体态运动表现出来,向周围扩散,使一些心理素质较低或动作尚未熟练掌握的学生不由自主地受到感染,从而影响整体的教学效果,并且阻碍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据我国有的学者初步研究,在45分钟的体育课中,学生的情绪高峰一般分别出现在课中前区4-18分钟和课后部的5-10分钟,所以,在学生情绪心理“最佳区”安排学习知识技术动作,会取利最佳效果。前苏联教育学家赞可夫指出:“扎实地掌握知识,与其说是靠多次的反复,不如说是靠理解,靠内部的诱因,靠学生的情绪状态而达到的。”同时,体育教学过程也离不开情绪,情绪在体育教学活动中也会产生并会伴随着整个的过程。如何使学生的情绪较长时间的保持在一个比较稳定的基础上,这识需要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较好控制学生情绪并使之有效发生转化。
1.情绪的维持
在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的情绪总是不能恒定,常常是一会儿情绪饱满,激昂热烈;一会儿一落千丈,难以使情绪保持高涨。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设法激发学生的情绪而且还要千方百计维持这种旺盛的情绪,使体育课上利像磁铁一样牢牢地吸引学生。为此,我们教师在教学时应注意好以下几个方面。
1. 1善于挖掘体育教材中的情绪因素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最好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对所学材料内在的兴趣。”由于体育教学内部本身就富有其艺术魅力,存在着大量的情、理、趣等要素,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中寻找潜在的情、理、趣等因素并对之进行创造,使学生学有兴趣、学有所得。
1.2选择新颖灵活的教学方法和语言艺术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我们在遵循教学方法的总原则下,还必须针对具体教学状况,采取灵活的方法,注重语言艺术。体育教学本身是一个生动活泼、充满快乐的教学活动。为了使课堂教学出现想、练、比多层次的境界,这就要求教师的讲解生动有趣、妙趣横生,方法灵活多样,来维持、巩固学生的情趣。
1.3适宜的练习密度、难度
体育课的运动是和运动难度是影响学生情趣的一个重要因素。练习过多、过难、超过学生的生理负荷承受能力,学生就会感到困惑、疲劳;而劳动量过小,练习过于单调,学生又会觉得轻而易举,索然无趣。因此课堂教学的练习方式安排与内容应适量,才能使教学的内容称为“有效信息”。对于练习的难易程度,应根据“最近发展区”的原则,让学生在经过自己的努力后,能够掌握一定技术,使他们在此过程中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2.情绪的控制
中学时期,学生呈现出来的意志特征是自控能力差,激动时会“忘乎所以”,不能自已,容易出现“情感战胜理智”的现象,因此,要使课堂活而不乱,教师就必须控制学生在课堂上的情绪。
2.1感染调控
体育课堂中,中等强度、愉快的情绪有利于体体智力的操作活动,此时的思维灵活、记忆迅速、头脑清醒;而过弱或过强、不满或愤怒等消极的情绪则不利于活动的进行,此时会大大的降低活动的效率,因此,体育教师必须以精神饱满、热情洋溢的姿态出现在课堂,用自己积极的情绪去感染学生,消除他们的消极情绪。且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时时处处关心爱护学生,对学生充满信心,尊重他们的人格,用真诚的爱给学生以精神上的鼓舞。
2.2情感转移
体育教学一般由准备、基本、结束三部分组成,由于各部分的练习内容不同,因此学生在不同部分的情绪则会不同,身心也会长时间地受到影响,随着课堂练习的变换,学生所接受的情感体验、情绪感受均发生改变,客观上就要求学生及时调节、转移情绪。但教学内容自身吸引力的强弱及学生自身情绪转移能力的限制,有时并不能顺利实现情绪的转移。所以在教学中需要教师及时地运用多种方法控制原有情绪,并使之迅速调整、转移,从而进入下一个练习,体验新的情绪。
2.3形体激励
表情和身体语言也具有传递信息的功能,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运用表情,既可以制止学生的不正当行为,也可以在不破坏整个课堂气氛,不损坏学生自尊心的情况下,收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教师通过语言、手势、表情等各种形式变换对学生所取得的微小进步及时加以肯定、鼓励和表扬,使他们经常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增强他们“愉快”和“成功”的情绪体验,运用调节情绪的方法减轻和消除不良情绪。
3. 情绪的利用
情绪在人们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其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和策略采取的方式等会产生系统的影响。研究表明,情绪能影响认知操作的效果,情绪的波动可以帮助人们思考未来,考虑各种可能的结果;帮助人们打破定势,或受到某种原型的启发;可以使人们创造的解决问题。特别是在茫然的情绪出现时,不仅仅是打断正在发生的认知活动,而且可以利用这种情绪来审视和调整内部或外部的要求,重新的分配相应的注意资源,把注意力集中于情景中最重要的刺激,更有利于抓住问题的关键而解决问题。
同时,情绪还是一个基本的动机系统,它具有动力的作用,能激发动机来解决复杂的智力活动,如有的个体可以把由于评价情境(或测验)带来的焦虑,转化为促使个体进入更全面的准备过程之中的动力。充分发挥情绪在解决问题中的积极作用。
综上所述,在体育教学中,众多的相关因素都会对学生的学习情绪发生影响作用从而影响教学效果。因此,教师要能够善于发现并捕捉情绪易发生变化的诱因,并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根据当时的情境做出科学合理的调整,以最大限度的发挥情绪对教学的激励功效。故教师对学生情绪的激发、维持、控制和利用则构成了情绪教学的重要环节。在这里“激发”是前提,“维持”是保证,“控制”是关键,“利用”是目的。四者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缺一不可,使其形成一个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整体。
参考文献:
1. 马启伟 情绪唤醒和运动效能 北京体院学报,1983
2. 骆正 情绪控制的理论方法 北京光明日报,1989
3. 焦宇峰 对中师生体育课上的焦虑情绪之研究,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