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化学教学中进行人本主义合作学习的实践
陈 翔
(扬州市梅岭中学 225002)
中文摘要:目前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组织形式已经为很多教师所青睐。但要运用好合作学习这一教学方法,要解决以下的几个问题:1、合作学习理论包括那些内容?2、理论自身有没有不足?如何完善?3、在实际的教学中是如何操作的?
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和研究发现:1、合作学习具有人本主义的特征;2、人本主义的合作学习理论夸大了学生的“自由”,影响了合作学习的效果,可以适当的增加教师的指导以克服其自身存在的不足;3、在化学教学中利用实验、生活实践、授课、讨论这几种方式开展合作学习的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关键词:合作学习;团队精神;化学教学;人本主义
近来读了几本关于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书籍,发现人本主义心理学中的很多理论都是很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的,觉得受益颇丰。其实长久以来我一直都认为教学中最为重要的因素就是学生,而且也只能是学生。任何一种教学理论如果不以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为重的话,那就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在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众多理论之中,我认为合作学习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教学组织形式,同时在日常的教学中也是经常用到的。这里我就结合合作学习的理论和自身的实践谈几点看法。
一、对合作学习理论的认识
合作学习是上世纪70年代兴起于西方的一种教学方法,它具有人本主义的特征。那么什么是人本主义心理学所提倡的合作学习呢?即与一般采用的课后作业或练习解题的合作方式不同。而是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们以主动合作学习的方式,代替教师主导的教学。换言之,人本主义心理学所持合作学习理念,仍是以学生为中心,以自由为基础的。以学生合作学习代替教师主导的教学设计,其目的不仅希望借此培养学生主动求知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发展学生合作过程中的人际沟通能力,从而养成其团队精神。并且在设计动作上有五个特征:1、分工合作;2密切配合;3、各自尽力;4、社会互助;5、团体历程等。”因为它以改善教学中人的关系为突破口,以开发教学过程中人力资源为重点,通过营造多边互动、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积极性,形成自主构建知识的学习方式和参与合作、竞争、交往的现代意识,使学生获得积极、深刻的体验,由于它在改善课堂内的心理气氛、促进学生认知水平、社会技能和社会情感的发展等方面成效显著,已成为当代主流教学理论与策略之一,并被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最成功的教学改革”。
我认为人本主义心理学所提倡的合作学习理论是符合社会和历史发展规律的,确实起到了促进学生能力发展的作用。但是人本主义心理学过分的提倡学生的自由,因而客观上会影响到合作学习的实际效果。如由尼尔于1921在英国创设的夏山学校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在一般学校教育上所重视的知识教学、品德培养、技能训练以及课程、年级等要件,在夏山学校里都不具备,另外学习过程由学生主导学习活动,而教师只是扮演备询者的角色,也不主导教学活动。对于夏山学校的特点,尼尔也有如下的陈述:“我认为儿童们天性聪敏而纯真。若成人不刻意给予任何限制或教导,他们自己就能发展到天赋才能所及的地步。”从尼尔的话不难发现人本主义心理学夸大了自由的观念,也正因此受到了行为主义心理学家的反驳,如斯金纳说:“在教师不予指导的自由学习情境之下,学生们将陷入另一种不自由的控制之中”。同理过分自由的合作学习也会使学生陷入一种无所适从的心理状态,而这一状态显然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正所谓过犹不及,也就是这个道理。
另外合作学习对于不同国家、不同种族、不同年龄的学生有各自不同的特征。例如对于美国学生和中国学生就有不同的特征,从美国课堂的教学组织形式来看他们采取的是松散形的。每班只有二十多人,学生人数少,教师各个小组指导以及结束总结的时间比例占的很大。而我国学校班级学生人数一般有五十多人,分组和指导的难度相比之下就大了很多。如果组分多了,但是教师的精力又有限;而如果组分少了则每组的人数就多,以至于有一些学生则得不到充分的锻炼。正因为有困难所以必须努力探索符合中国国情和中国学生自身特点的方法来使合作学习能开展下去,而且要开展的更好。
那么符合我国初中学生的合作学习应该是怎样的呢?不可否认我国初中学生的现状是基本生活知识和探求知识的技能缺乏;吃苦精神不足等等。针对这些特点我认为应该在人本主义心理学提倡的合作学习理论基础上再结合教师的有限指导下去实施,绝不是让教师仅仅是扮演备询者的角色。这里所说的“有限指导”,我作如下的三点解释:1、教师应该把握好合作学习的度(即何时何地以何种方式开展合作学习);2、教师应该对学生可能遇到的知识和能力范围之外的难点进行预先指导;3、另外教师也还要做好备询者和激励者的角色。
总体说来大部分的合作学习是遵循一定过程的。它的大致过程可以概括为以下五个步骤:1、学生选题 教师审定(因为涉及到学生能力和安全因素以及选题的实际意义等方式面问题);2、查阅资料了解情况;3、明细分工 安排步骤;4、实施计划 教师辅助;5、成果汇报 反思得失。当然也有一些合作学习如简单实验、分组讨论等可能只涉及到其中的几个步骤。
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的实践
初中化学是初中阶段极富特色的一门理科课程,它具有一定的逻辑推理,同时它和实际生活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能够起到相当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有计划、有策略的实施合作学习对学生的发展将大有裨益。那么如何将合作学习的理论具体的运用到实际的化学教学中来呢?其实在初中化学教学中主要可以在以下这几个方面开展合作学习:
1、实验中的合作学习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可通过各种化学实验开展合作学习。化学实验可能分为课内实验和课外实验两大类。
首先课内实验是学生必修的,一般课内实验都是由两个人合作完成实验(也有少数实验是由学生单独完成的),因此我认为大部分的课内实验属于合作学习的范畴。在进行每个课内实验之前,学生应该先预习实验的内容和步骤,然后进入实验室进行实验,在实验时两个必须分工合作的去完成装配仪器、检查装置气密性、装填药品、观察现象、实验现象记录以及完成实验报告册等工作。例如学生做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时,一个同学要安装氢气的发生装置和检验氢气的纯度,而另一个学生则要负责氧化铜的装配和氢气的点燃等工作,同时他们根据“通、点、撤、停”这几个步骤去配合,另外他们还要将实验现象进行及时的记录,如果遇到了问题还要共同想办法去解决。在实验过程中如果两位同学配合的好,则实验就会成功;而如果两个同学不能很好的配合,则可能看不到实验现象,甚至还可能会出现如失火、爆炸等危险。
其次要结合课堂教学,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实验。这样的实验活动可以让学生在一定的范围内自主选题,小组人数可以不限于两人,也可以让学生自由组合去完成实验。因为课外实验没有现成的方案和步骤,也不能预知实验的结果,因此需要学生按照前文所说的合作学习的步骤去做。如去年我曾组织学生用进行《物质燃烧的条件》的补充实验,首先将学生分组,由各组去查找资料,后设计实验图纸,并进行实验可行性的论证,再按设计进行实验,当然他们的实验有成功也有失败的,最后由学生们分析各自实验成败的原因,并向全班进行汇报总结。通过这种课外实验更能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把掌握的基础知识向实际能力转化,有利于扩大知识面,开阔视野,引发求知欲望,并使学生的幻想升华为渴求知识的热情,从而产生探求未知世界的动机,产生创新思维。
2、生活中的合作学习
“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我认为这是初中化学教学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成功的化学教学应该能让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其实每个人包括学生每天都在进行生活实践,但是让学生带着所学的知识有目的的去进行生活实践却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需要指出的是学生在生活实践中的合作学习步骤可能不一定要很完备。
例如我在讲授《燃烧和缓慢氧化》这一节课之前,我让学生到大商场、机关等公共场所去考察安全通道和灭火器的配备情况,当时学生分了十一组,每组5人,共考察了十一个公共场所,学生在考察的同时要画出安全通道和灭火器的配备图,以供上课时各组进行交流,结果发现这些公共场所的消防安全措施大部分都比较好,也发现了少数安全通道被阻的情况。我对学生的合作情况也作了了解,比如有的小组考察机关大楼时先让一两个父母在机关的同学去联系,然后约定时间共同前往,具体考察时一个人做向导,二、三个人观察,另外有一个人负责画图。回去以后还有人负责将草图重新画好或者在家中电脑上绘制成图。最后在上课时由一位同学负责给全班同学做汇报。可以说此次活动学生合作的较为充分,每个人都各司其职,得到了锻炼,同时也为他们增加了一份生活的体验。
再如让学生分组合作去分析“家乡空气的污染原因”,并且让他们通过分析结果并结合自己所学知识找出一些解决空气污染问题的办法。另外可以进行“家乡土壤酸碱性的测试”,要求学生对调查结果认真分析总结,写出调查报告,得出调查报告后,第二步就是让学生找出各种农作物适合生长的酸碱度范围,看看家乡适合种那些农作物,然后由教师带领到农村去进行实地的考察,与实际农作物的种植情况做出对比。
3、授课时的合作学习
经过八、九年的学校教育,初三学生经掌握了一些的学习方法和初步的自主学习的能力。所以在课堂上教授化学课本内容时,教师可以先将课本内容做一个大致的分类,把化学课本内容根据难易不同分为高、中、低三个部分。其中难度较低部分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比较容易掌握,据此教师可以改变通常的教学方法,将这些难度较小的内容交给学生去自主的进行合作学习。
具体来说,首先我将全班同学进行分组,六个学生一组,共分为十组。然后将初中化学课本中难度较小的九节共十个课时的内容供各小组自选,各小组选定题目之后。给第一组学生两周时间进行准备,其它各组也是提前两周对其进行通知。准备过程中第一步各组先将各自选题进行自主学习,之后小组成员之间互相交流学习心得。第二步成员分头到网上和到图书馆去查资料,之后将资料进行汇总。第三步由一到两个学生负责做多媒体课件,其他同学做辅助工作。第四步所有同学都要进行授课准备。两周之后由教师随机选定该组一到两名学生上讲台向全班进行授课。每节课给学生授课时间大约控制在35分钟左右,教师利用10分钟时间对该组合作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同时将学生授课时一些不足之处进行完善。
4、讨论中的合作学习
在一个教师的日常授课过程中,讨论可以说是一个经常要使用到的普通教学方法。在讨论的过程之中,两、三个或更多的学生相互交流思想、发表见解,学生通过吸收别人的思想而使自己的改正、更新和补充。因为在讨论过程中学生的沟通能力能够得到锻炼,也能在很大程度上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积极性,形成自主构建知识的学习方式和参与合作、竞争、交往的现代意识,使学生获得积极、深刻的体验。虽然讨论不能包括合作学习的所有步骤,但是就其目的和效果来说完全符合合作学习的要义,所以我认为讨论过程也就是一个简单的合作学习过程。
三、开展合作学习的实践体会
通过几年来在不断在教学过程中推行合作学习,并且努力创新合作学习的方法,使之能更好的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取得了一些成果的同时也不断的反思,得到了一些切身的实践体会:1.合作学习能唤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每个人都在课堂中得到发展2.通过合作学习能变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使后进生得到转变3.通过合作学习能培养学生参与合作、竞争交往的现代意识。
参考文献:张春兴 教育心理学 浙江教育出版社 1998
莫雷 教育心理学 广东教育出版社 2002
施良方 学习论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1
王坦 合作学习简论 中国教育学刊 2002
杨文斌 新课改倡导的合作学习 安徽教育 2003
于冠卿 合作学习与美国小学教育 山东教育科研 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