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公办”后的再出发

发布时间:2022-08-16 阅读次数:

回归“公办”后的再出发

——扬州市梅岭中学系列报道之三·改革篇

  

   《扬州日报》记者 赵天    

 

    “学校发展,需要一次又一次出发。”

 

    这是贴在梅岭中学校园文化吧中的一句醒目标语。2012年,回归“公办”后,“盛名之下”的梅中将如何面对公办体制下的新矛盾、新问题:公办教师有保障,教学相长的积极性如何发挥?生源完全是“划片招生、就近入学”,过去通过招生考试选拔来的尖子生没有了,如何让每一个施教区孩子都能够享受公平施教、因材施教?

 

    市教育局局长夏正祥上任伊始来梅中调研时说:“梅岭中学在初中教育方面有地位,发挥了引领作用,在老百姓中有口碑,是一个很好的平台。梅中要坚定办一流名校,坚信抓一流管理,坚决创一流质量,坚持出一流教师,在扬州创建‘教育名城’的大背景下,打造成为扬州初中教育的品牌学校。”

 

    “学校的生命力在于传承的基础上不断求变,一次次微小的调整和创新就能累积成一个个更新的高度。”梅岭中学校长乐文进对于学校的改革,有着自己的理解——微调、小改,看似不伤筋动骨,实际上,改变的是习惯、守成,换来的却是一所名校的精神重塑和重新出发。

 

    微创新:新校长四两拨千斤

 

    20109月,秋季开学。梅中的老师们惊奇地发现,实施了多年的刷卡签到,被校方取消了。经打听才知道,刚从教院附中调过来的新校长乐文进授意校办,今后教师一律不需要刷卡签到。

 

    顿时间,全校哗然。许多教师议论说,学校取消这种考勤制度,充分尊重了大家伙儿的意愿。

 

    “学校里的任何一项制度,如果80%的人答应,10%的人愉快,10%的人不舒服,那就说明这是一项好制度。”乐文进用他的“梅中第一件事”开启了梅中新制度——制度不在墙上,而是植在老师们的心里。

 

    接下来,学校又推出了一项重磅制度:取消“重点班”。这枚“炸弹”,顿时在社会上引来了广泛关注。当时,梅中一个年级12个班,设有4个重点班。

 

    2010年梅中回归“公办”之前,民办机制激励出来的教育成果,让梅中从“扬州热校”跻身名校行列。梅中更“火”了,让孩子进梅中“重点班”,就意味着一脚踏进了扬中、扬大附中等四星高中的大门,这令无数家长趋之若鹜。

 

    而同样,一直以来,初一就设置“重点班”也伴随着争议:一方面,班级被人为划分出重点班、普通班,存在对学生的歧视;另一方面,也对教师的能力进行了刻意区分。尽管,“重点班”迎合了部分家长和老师的意见,但是梅中决意取消。

 

    阻力重重,梅中领导班子统一了思想。后来,在市教育局的鼎力支持下,当时还是民办机制的梅中,以均衡分班的形式彻底向“重点班”告别。取而代之的是,学生进入初三后,学校按照个人的实力、潜能进行分层教育,实现优生提优、后进生提升。

 

 

 

    任何一个学校、一个单位、一个企业总有制度管不到的地方。梅中的心得是,制度管不了就靠精神去引领,用人格魅力去影响周围的人,将情感力量融入管理机制中。拿管理教师来说,乐文进一向是“冷脸对中层,笑脸对教师”。

 

    “冷脸对中层”,是对中层严格要求,摔打磨练;“笑脸对教师”则是体现对普通一线教师的人文关怀。哪个老师生病住院了,乐校长必亲自过问;办好教工食堂,增加饭菜数量,做到荤素搭配,粗粮、细粮、水果齐全……教师的“笑脸”多了,乐校长也是一脸的微笑。

 

    现在,人称梅中处处“怪”,怪就怪在有一个怪异的校长。而乐文进自己说:“教育本身是有规律性的,哪儿冒进了,哪儿偏颇了,得纠正。我就是那个拨时钟的人。”

 

    “拨时钟的人”对梅中的点滴改变,实际上是一场办学理念的“全身手术”,倡导的是遵循教育之“道”。现在,人们逐渐嗅出了一些味道:打破了粉笔黑板传授的授课形态,以人为核心的教育机制设计,交错融通的管理、教学“立交桥”……

 

    改习惯:让正能量充盈校园

 

    采访梅中师生,记者前后去了三趟,惊奇地发现每次乐文进的办公室都没有老师来汇报工作,也没有学生家长来敲门。堂堂校长办公室,为何冷冷清清?

 

    原来,梅中实行扁平化管理,乐文进只抓两个团队,一个是中层管理团队,一个是班主任团队。经过几年打磨,加上梅中原先底子好、名气响、师资水平相对较高,两个团队已相当成熟。所以,平时他的办公室很少来人,“一个暑假,几乎没人找过我。”

 

    回归公办后,梅中名气和质量依旧,而使命更加艰巨:传承梅中精神,提高办学质量,实现质的新一轮飞跃。优质与均衡,是衡量公办名校教育质效双升的两个不同维度,却是同一归宿。

 

    在许多家长的心目中,梅中是一所校风纯正的名校。而它的背后,浓缩着一代又一代梅中人的心血滴灌。

 

    梅岭中学创办于1988年,当初学校教室是租来的,桌椅是借来的,许多教师是抽调来的。已退休的教师马文革是当年的创业者之一。他回忆说,当时梅中从校长到教师有三个不讲究:不讲究多少报酬、不讲究学生家长背景来历、不讲究条件艰苦不艰苦。站在三尺讲台上,只为“老师”这个称呼、这个荣誉。

 

    时代在变,条件在变,生源也在变。但是,无论什么时候,梅中的学生素质不变。用副校长经浩的话说,叫做“百淬成钢”——任何一个梅中的学生,哪怕底子再薄、素质再低,在梅中的熔炉里淬一淬,出来就是不一样。

 

    乐文进刚调到梅中时,就发现有学生“染黄头发”,于是他果断责成班主任:剪!“剪令”发出后,又责成人查。查到一个,当场在校门口理发。后来,“剪黄头发”又扩展到“剪明星头”。几次“剪令”下来,学生发型都是清一色的学生头。

 

    不良习惯不仅仅存在于学生身上,有时候家长也无意中推波助澜。上晚自习,门口家长排队送晚饭。顿时,教室里弥漫着饭菜香,还有碗筷声。好端端的晚自习教室,瞬间变成了食堂。学生之间还比拼今天吃什么。学校很快下达两个字:取消!

 

    一点一滴改掉坏习惯,方能换来纯正校风。在梅中,学生从来不军训,而是注重平时的行为规范,比如怎么排队,怎么读书,怎么行礼,怎么起立,等等。以学生为主体,教育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无疑是对传统应试教育的一次价值纠偏。

 

    梅中有一句名言:先成长,后成才。大意就是,先让学生懂得遵守学校常规,端正学习态度,学会正确做人,才能立大志、成大器。今年刚毕业的原初三(4)班学生张品一说:“我初中这三年,一没虚度光阴,二没早恋,三没沾染坏习气。”

 

    “成长、成才”的理念渗入梅中人骨髓的时候,“无人监考”便水到渠成了。去年5月,梅岭中学大胆实践,在初二年级实行“无人监考,诚信考试”,十八个考场全都由学生自己领取试卷、诚信宣誓、发放试卷、填写信息、收取试卷。事后,学校学工处发现,无一课堂吵闹,无一人缺考,更无学生反映同学作弊。目前,“诚信考试,无人监考”在梅中已常态化。

 

    牵牛鼻:从“发展教师”到“教师发展”    

 

    每天,进入梅中大门,迎面就可看到墙上写着“争做学生喜爱的老师,构建学生喜爱的课堂”。夯实教育基础,提高教育质态,梅中抓住了教育的牛鼻子——课堂和教师。

 

    “梅中的课堂没有模式。课堂一旦有了模式,便陷于僵化,不利于教师发挥自己的潜能,创造性地从事教学活动。我们追求的是原生态、创造性、有活力的课堂。”乐文进说。

 

    梅中所倡导的“生态课堂”,注重“课前引导、课上指导、课后辅导”,让学生“爱学、会学、学会”。教师既在讲台上授,又在讲台下教,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这种生机勃勃、绚丽多姿的课堂,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以学生发展为本,通过更优的现代课堂教学设计和高效的课堂教学活动,让每个学生的学习潜能得到有效的开发。

 

    看,数学有“活动课”,让学生手脑并用,自己寻找求解方法得出结论或结果;语文有“阅读课”,突破口是诵读古诗文,让学生自己理解、欣赏文学作品;英语实行“分层次递进式”教学,以层次划分学习小组,在教授新知识前,90%以上学生必须完成前一个学习目标;化学提倡“自主实验、自主探究”,以实验诱导,以趣激疑,精讲精练,点拨释疑;物理分章节制定“课堂检测”“每周一分”,老师“凡有练习,必批改反馈”;政治设计“时政播报、探究课文、习题巩固”三个环节;历史初一强调趣味性,初二着重知识性,初三突出中考考点。

 

    课堂有活力,关键在教师。梅岭中学经历了从“发展教师”到“教师发展”的嬗变。顺序颠倒的背后是理念的转变,“发展教师”体现的是学校管理的强制性,而“教师发展”体现的是教师敬业的自觉性。

 

    这一根本性转变,得益于校本培训平台——梅岭青年书院。该书院以培养教师师德师能为目标,强调“养、练、展、讲、评”五位并举。

 

    “养”就是养师德。历任校长、退休教师、学科带头人、师德标兵都曾在书院阐释梅中精神,引导教师大气做人,用心做事。“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在梅中不是空谈。放学后,梅中的灯光久久难息;节假日,教师的身影时时易见。

 

    “练”就是练基本功。梅中教师不仅练粉笔字、普通话、课件制作、实验操作、演讲能力,还练命题能力、作业研发能力等。所有学科作业,都是梅中老师自主研发的。物理学科陆文彬、沈建,数学学科王彤,思想品德学科李敏,屡屡在省市教师基本功大赛中摘金夺银。

 

    “展”就是展示课堂风采。骨干教师每学期展示一次观摩课,作引领和示范。青年教师每个月展示一次公开课,研究如何有效教学。新上岗老师每周展示一次汇报课,追求尽快站稳课堂、融入梅中教育文化。

 

    “讲”就是讲经验。梅中讲坛是开放的,每年寒暑假必请专家进行理论讲解和技术指导。梅中教师无论是骨干还是新秀,只要个人在教育教学甚至生活中有收获、有技能、有专长,哪怕是教训,都能在梅中讲坛一吐为快。

 

    “评”就是评差异。期中和期末之后,教务处会把两校区各年级和班级的考试、考察情况,向全体教职工进行细致分析。他们分析的重点,不是谁好谁差,而是从分数的差异,寻找差异背后的深层次原因,为教师下一步教学把脉、支招。

 

    “经过三年多努力,教师的境界提升了,以减负增效为目的的课堂改革正在两个校区全面开花。以前那种应试教育的统一标尺,会完全改变。多一把尺子,就会多一群孩子的成功。”乐文进说。

 

2016127日扬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