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萸在国旗下的讲话
老师们、同学们
早上好
非常感谢学校给了我这样一个机会和大家交流,在这里我想和同学们分享一下我在我的奋斗过程中的一些感悟。
去年年初,我下定决心申请美国。那个时候很不自信,认识了一些朋友,可以说个个都很出色。有的手风琴很棒,曾经在十多个国家演出;有的获得世界奥林匹克金牌;有的在高中阶段就有四十多项专利发明…这么多有力的竞争对手给我带来了很大的压力。我是在这种压力下一步一步准备着:考托福,参加美国高考,然后准备申请作文。美国每所学校都会出一些作文题目,而我的任务就是通过这些作文,反映我优秀的方面,向招生办证明我的那些优秀素质能够为我以后的成功奠定基础。我的自信就是在写申请作文的时候一点一点积累起来的。为了完成这些写作任务,我不断的思考自己有哪些优点,渐渐地发现自己身上有很多远县不曾发现的很出众的地方。我没有金牌、没有专利,但我相信自己是一名成功的申请者,相信自己一定会成功。如果没有这种自信的话,我想我很可能面对的就是失败。
美国的著名心理学家爱默生说过:"生动地把自己想象成失败者,这就使你不能取胜;生动地把自己想象成胜利者,将带来无法估量的成功。"这里实际上是讲了 “自我意象”这个概念,简单说也就是我们心中对自己的认识,就是我们心中所认定的“我是哪种人”。 有人把每个人比作一台电脑,而把人的自我意象比作电脑程序,电脑程序直接影响电脑系统的运作的结果。如果你认为自己是一个失败的人,你就会不断地在自己内心看到一个垂头丧气、懦弱无能的自我,听到“我是没出息、没有长进”之类负面的信息;然后会感到很郁闷、很自卑,这样你在现实生活中便会“注定”失败。但如果你认为自己是一个成功人士,这样你会不断地在你内心见到一个踌躇满志、聪明能干、能够经受任何考验的自我;听到“我做得这么棒,以后肯定还会做得更好”之类的鼓舞讯息;然后感受到很开心,很有成就感,因而你在现实生活中往往会成功。
我想我们处在一个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中,考试成了我们生活的主题。很多人批评应试教育,认为考试怎么样不好怎么样不好。其实应试教育的最大弊端并不是考试本身,而是伴随考试的“分数”,“排名”,也正是分数,排名,影响了我们的自我意象。初三的同学们马上要中考,我想大家最近可能模拟考试接二连三,老师上课经常会说什么年级里面排多少名以上的能考扬中,多少名以上考附中,多少名以外的考中专。家长会对我们说你要考多少分多少分。我们模拟考试可能成绩摇摆不定,名次可能忽上忽下。这些,在我们的心理形成这样一种观念,就是“我有可能失败,我中考的时候可能一不小心差了几分,落后几名,然后和自己的目标擦肩而过”。我们可以换个角度,试试看这么想“我有可能成功,我考试时只要正常发挥就能达到我的期望值”。不要认为自己有可能失败,而认定自己一定会成功。换一种心态,换一种“自我意象”,结果可能就会大大不同。我们不仅要如何改变负面的“自我意象”:告诉自己要如何如克改正自己的缺点,更应该知道如何发展正面的“自我意象”:告诉自己“你是很棒的”,告诉自己怎么发挥自己的优势,告诉自己怎么做才能变得更棒。
举一个大家比较熟悉的例子:马加爵。马加爵曾说:“我觉得我太失败的,同学都看不起我……很多人比我老练,让我很自卑。”虽然马加爵很聪明也很优秀,但他从没有一个正确的自我意象。与之相反,微软亚洲工程院院长张宏江说他从小就“相信我是最聪明的。即使再后来的日子里我常常不如别人,但我还是对自己说:我能比别人做得好”;微软亚洲研究院的主任研究员周明小时候在“学生劳动”中刷了108个瓶子,打破了纪录,从而获得自信。他说:“我原来一直是没有自信心的,但是这件事给了我自信。这是我一生中最快乐的经验,散发着一种迷人的力量,一直持续到今天。我发现了天才的全部秘密,其实只有6个字:不要小看自己。”
当然,正面的心理意象决不是成功的充分条件,你把自己定义成一个成功的人,并不代表你就会成为一个成功的人。成功需要拼搏,需要我们鼓足干劲朝着既定的目标奋斗,需要我们用坚毅的性格战胜挫折。衷心祝愿每一位同学充满自信地努力奋斗,开心快乐地享受每一天。
期待你们为梅中创造新的辉煌!
与成功校友面对面
5月15日下午,梅岭中学邀请毕业生朱萸同学来校,与在校的同学代表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同学们踊跃提问,朱萸同学则以一个校友,大哥哥的身份认真的进行了解答,气氛活跃热烈。现将同学们的交流简要摘录如下:
[专注·倾力·效率]
问:朱萸大哥哥小学6年,中学6年,已经读了12年书了,现在取得了使人羡慕的成绩,即将去美国求学,请问取得这样的成绩有哪些窍门吗?
答:也没有什么窍门,有一点体会,就是学习时要专注,倾力,全身心的投入,不要三心二意,学习时不要想别的事情,要注意效率。不怕大家笑,我到今天从没有在电脑上玩过一次游戏,当然我也不是阻挡同学们上网玩游戏,不过一定要掌握分寸,掌握尺度,适可而止。
[乐学·巧学]
问:请问校友:学习过程中遇到过烦恼吗?
答:成绩上不来会遇到烦恼的,但我烦恼不多。我很乐意学习,我很注意心理暗示:我能行。我喜欢学习,我经常进行自我总结,增强信心。平时学习之余,我打跆拳道,听音乐,我还经常参加各种社团活动,参加这些活动对我的学习有很大帮助。
问:我是一个初二的同学,想请问一下:你在梅中读书时,是怎样安排学习时间的?
答:我喜欢睡懒觉,(笑),早晨起身稍迟一点,有时早读还迟到,不过白天上课精力集中,每天晚自习就完成了当天的全部作业,回家后主要针对自己的薄弱环节进行自学,比如我初二时语文学科较差,我就多看一点课外阅读理解的短文,11点休息。我每天都有我的安排,拣重要的事做,时间紧,次要的事就暂时不做,每天安排要相对宽松一点,但一定要完成当天的计划。不过学习时间安排要因人而异。
问:我的学习成绩不太好,有时妈妈还会批评我,因此我信心不足,怎么办?
答:希望注意调节心态,对未来发生的预期要乐观,要相信经过努力就会取得成功。遇到挫折,不要认为是失败,把它看成是失误,要善于总结教训,善于分析原因。
问:初三年级的同学快毕业参加中考了,面对着书山题海,我们喘不过气来,能告诉我们怎么办吗?
答:记得我在中学读书时,一门功课只选择一本课外辅导书,即使做辅导书上的习题,我也只选择上面经典的题目来做,不是全做,要重视做题的过程,注意分析规律,思考总结方法。如参加出国考试,我买了8套试题,用8天时间完成,可是我却花了40多天的时间去分析研究这8套试题,找出其中的规律,我个人认为提高很快。有一点说明,目前迎考期间同学还一定要按老师制订的复习计划来执行,毕竟老师们是经过周密考虑安排的。
问:听了你的发言,发现你的英语口语很好,怎样才能学好英语口语呢?
答:可能我有点天赋,英语口语还可以,但并没有花太大的劲。回过头来想一想,背书是个好办法,与其做多少习题,不如多背一些英语课文,可有意识的设置点话题,然后自己大声的用英语口语来表达,不要太拘泥语法,意思表达出来即可。
[警惕一种错误的导向]
问:请问你是什么时候产生出国求学的想法的?申请出国的考试难吗?
答:我是高二时产生出国的念头的,现在我实现了我自己的目标,我很高兴。不过申请国外学习的考试与国内高考有很大不同,要下功夫,要冒险,通不过就会影响国内的高考,因此非成功不可。另外我想告诉同学们,国外对基础知识的要求也是很严的,并不是如现在有些人的误解,外国考试只讲素质教育,对基础知识要求不高,这是一种错误的导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