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英学习感受
扬州梅岭中学 余云中
一、英国教育体制
英国教育最早起源于教会学校,之后出现的是私立学校,当时只有10%的有钱人可以享有受教育的机会。现在,英国非常重视教育 ,所有的人在五岁到十六岁期间都要接受义务教育,这是学生上学的最低底限。目前,绝大数的儿童在三、四岁时都要上幼儿园,而年满十六岁的青少年继续接受教育的人数也在逐年上升。为了满足大众的需求,教育机构的数目也随之骤增。下面是中英教育体制的对比表
中--英 教育体制对比表
|
在英国,学校体系实行双轨制:公立学校(State School)为学生提供免费教育,最多可持续到十八岁,年满十六岁的学生可进入公学(Public School)学习。英国的公学真是徒有其名,其实并非向大众敝开,而是地地道道地私立学校。私立学校一般由家长负担学费。私立学校的学费很贵。一般收入家庭的孩子是上不起的。在英国,大约有7%的学龄儿童进入私立学校学习。许多私立学校建有住宿设施,以供学生学习期间在学校留宿。现在越来越多的学生平时住在学校,每逢周末便回家。私立学校中多数为声明卓著的老牌学校,如伊顿公学、哈罗公学、拉格贝公学等。公学是英国中等教育中远远高出其他类型中学的特殊的学校,是英国所有中学中教学水平和学业成绩最高的,其毕业大多能进入牛津、剑桥等名牌大学就读。经过历史的演变,它已是名誉、地位和光明前程的代名词。现在,上层社会人士的子弟通过分学占据了绝大部分高级社会地位,主宰了英国的宗教界、法律界、政府高职和大学,又通过同学会或校友会形成一张巨大的社会关系网,从而严密把持了英国的上流社会。
英国的学校每学年上学30周,每周上5天,分三个学期:圣诞节、复活节和暑假有三段休息时间。圣诞节和复活节的假期一般是两周;暑假最长,从
二、教育理念
在中国,我们习惯了看五十多名学生规规矩矩,安安静静地坐在教室里听课,习惯了将学校和课堂为传授知识的工具和场所,习惯了用一个标准答案去判断学生所回答老师的提问,习惯了用考试作为唯一标准来衡量学生的优劣,习惯了把成功当作对学生的最终期待。但如果你到了英国,如果你深入英国的学校,如果你走进英国的课堂,你就会发现英国的学校简直像一个五花八门的大工厂,你就会诧异于英国的课堂热闹,随便得不像课堂,你就会感慨于英国的学生学得是如此的快乐和轻松,你就会深刻地思考中英两国对教育的理解,对人才的理解为何会如此不同。
在英国,教育的重点不是传授死的知识,而是为活人服务,即培养独立工作和独立思考的人,培养有个性的人,培养有专门知识和实用技能的人。这是学校一切制度和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衡量标准。他们认为,如果一个人掌握了他的学科基础,并且学会了独立思考和独立工作,就必定能够找到自己的道路,而且比起那些仅获得了知识细节的人来说,会更好地适应进步和变化。因此,在英国的课堂上,老师的提问多是一些开放式问题。他们鼓励学生给出各种不同的答案,对英国的教师而言,思考过程的意义和价值远远大于思考的结果,我在英国听到这样一种观点,有人说,我们教育的目的不是为了教学生成为像微机和计算器那样准确计算的工具,而是教会他们如何使用微机和计算器去为其他的工作服务,这或许可以非常形象地反映英国的这一教育理念吧。
英国的教育工作者认为,人格的培养和性格的塑造绝不是靠所听到和和说所出来的言语,而是靠劳动和行动来形成的。因此,最重要的教育方法就是鼓励学生去实际行动。英国学生从小学开始就自己动手收集资料写论文。在物理课上学习各种电路的连接;在科技课上学习使用微机上互联网查资料,发邮件;在劳动课上制作陶器和木器;在美术课上制作雕塑或满手涂了颜料绘制自己的抽象画。难怪我们总在感慨;英国人各个都是音乐家,各个都能画一手好画,各个都是DIY高手。这样素质全面的人才的培养是和英国注重实践的教育方法分不开的。
在发展学生技能的同时,英国的教育工作者们还注意培养学生健全和和谐的人格,英国初等教育的目标是,帮助学生学会了解自己,了解自己与他人及周围世界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并指导他们有益地运用自己的好奇心,培养学生初等教育阶段必需的一些个人素质和态度,为下一阶段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他们很少将成功作为人生目标向学生们宣传,也不鼓励学生太强的个人好胜心,而是教会孩子们在工作中找到乐趣,在工作中发展和大家的协作关系,并认识这些工作的社会价值。在他们看来,工作是为了培养自己有效的活动能力和得到人们的谢意,而不是为了出人头地,老师们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鼓励学生的集体协作精神,团队意识,给学生提供空间和时间展示自己的才能。学生在一种没有压力、没有心理负担的轻松环境中学习知识、发展能力,发展个性。
假如你随便问一个上学的小孩,“你喜欢在学校上课还是放假在家里呢?”这个孩子一定会说:“我喜欢在学校上课,因为上课有意思啊。”这就是中英教育的最大区别。
在英国强调的是动手能力、应用能力、创造能力和探索能力。例如数学:在英国,除了我们学的数学外(他们称作puremaths,理论数学),还有应用数学(practicalmaths)。理论数学的课本很简单,只有指数、对数、数列、微积分五章,而平面几何、立体几何、解析几何根本就没出现在课本中。
我对比了一下中英相同年级的教材,自己花了很多钱买了一套英国原版教材,经过研究对比,发现英国的教材宽而浅,中国的教材窄而深,这就体现的教育理念的不同。英国的教材的版本非常多,同一版本教材也有高、中、基础不同水平的区别,学校、教师是有权利自己选择用何种版本的教材的权利的,同时也有权自己选择参加何种机构组织的全国统考的(社会、大学认可几个民间机构每年组织的全国统考的,例如GCSE)。
数学的精华,尽在应用数学中。对于这样一门理论性很强的课,教会学生如何应用尤其重要。应用数学被列为专门的一项课程,其意义不言而喻。
三、教师情况
英国中小学教师主要由师范学院、技术教育学院和大学的教育学院来培养。1989年英国政府推行新的“教师证书制度”和“教师试用期制度”,目的在于培养的教师能够胜任所承担的国家课程。教师取得资格之后才能在中小学任教,未取得资格证书的教师只能当助理教师,待以后通过在职进修取得资格证后才能上岗。目前,从事教师在职培训的机构有大学、高等教育学院、教师中心等机构。教师在职培训的主要形式有短期学习、中期进修和长期课程等。
英国学校的教师也和国内一样,一般分这样几个等级:普通教师,各科负责人,年级负责人,副校长和校长。同一级别的教师不论工作量和所处的学校如何,待遇都是相同的。教师的工作出色会受到表扬,工作懈怠会受到批评,但他们工作的优劣不会和他们的待遇挂钩。我采访过的一位教师说:“我们努力教好学生是为了他们能更好地成长,是为了学生本人的利益,而不是为了多拿奖金。”
在英国,学校的教学班内学生人数很少,一般只有十几个学生。最多的班不过30人,最少的只有5-6人。小学教师往往每人教一个班的所有课程。中学则采取教师固定,学生轮换制,即:教师固定授课的教室,不同班级的学生按不同的课时到不同的教师那儿去上课。每班有一名主要教师进行授课,另有一位助理教师负责管理学生和提供各种教学用具。英国的教师一般情况下课务比较多,他们每天工作时间为早8:30~下午16:00,每人每天平均六节小课,几乎整天都在上课,每学科每周批改1~2次作业。
除工作量较大之外,另一个让英国教师们头疼的问题就是纪律问题。英国的课堂因自由而近乎放纵,学生上课说笑打闹的现象很多。而且,每个班级里都有不同种族的学生,因此管理起来非常麻烦。教师对那些调皮捣乱的学生多以规劝为主,对个别表现极差的学生也采取惩罚。惩罚的形式有警告、五分钟反思、取消课外活动时间、被给予粉牌警告并送去见校长、完成额外的作业、放学后留校、开除等。
不同的文化、传统和不同的价值观念造就了中英文不同的教育体制、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因此我们绝对无法照搬别人的东西。本人仅希望通过介绍能让大家对英国教育有一个粗略的认识,借鉴其有益之处,对其不妥之处进行讨论和思考。
下面选择了几张照片请欣赏。
图1:结业典礼(作者位于左3)
图2:英国的课堂1——7年级的数学课
图3:英国的课堂2——6年级的数学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