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同学们早上好!
今天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共建和谐校园,从净化心灵开始------由踩踏事件所想到的。
大家一定还记得上周发生在江西某中学的踩踏事件吧?六死三十七伤的悲惨结局,又一次将我们的注意力拉回到校园安全问题上。
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们一天中所花时间最长的地方,也就是学校了,所以说校园的安全问题是不容忽视的。
可又是什么使这关系众多学生生命安全的问题出现了疏漏呢?简单概括也就两点:一是客观条件;二是主观心理。
现在各学校的硬件设施可谓是一应俱全,楼梯有扶手,墙上有提示语,夜晚有路灯。但在这层层保护之下,不该发生的事情还是亳无征兆地发生了。那就只能“怪罪”于主观心理了。据报导,踩踏事件发生时,正值初一学生下晚自习,大家都忙着回家,所以彼此之间互不相让,都争先恐后地向楼梯涌去,原本就不甚宽敞的楼道,顿时变得不堪重负,终于,悲剧发生了。
其实,下晚自习大家想早些回家本无可厚非。但是如此混乱的场面实在是不该发生在一所中学校园。如果,当时人群中有一个人站出来维护秩序,我想结果也不会是这样。又或者同学之间懂得谦让,明白宁停三分,不抢一秒的道理,悲剧同样可以避免。可是因为人性中的劣根在作祟,大家都只是闷头向前冲。
同样的事情,上周二在河南郑州的大学生招聘会上再次发生。结果是蜂拥而至的人群挤倒了大门,挤翻了电梯扶手。
难道这劣根性真的是与生俱来的吗?我的回答就两个字:不是。
大家在进入梅中的第一个学期都学过一篇课文《“诺曼底”号遇难记》。文中的哈尔威船长就是一位高尚而无私的人。他以牺牲自己为代价,拯救了一船人。
我还听到这样一则消息。一位外籍女教师走遍全球,请各国小朋友做了如下测验:五位小朋友需从装满水的瓶子中拉出五只小球,但瓶口仅能容纳一只小球进出,而且还限时十秒。否则瓶内小球算作“淹死”。全世界只有中国小朋友顺利通过测试。因为他们是按各人年龄大小,依次拉出小球的。由此看来,劣根性俱来,甚至可以改变。
现在全国上下正团结一心,共创和谐社会。而我们也应借此契机,使同学们屏弃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譬如不在走廊上快速奔跑,不在楼梯上互相推搡,不在小卖部无序购物,不在食堂拥挤就餐等,让同学们成为一个和谐文明的人。因为有了和谐文明的人,才会有和谐文明的校园,才会有和谐文明的社会。
同学们,请让我们手牵手,心连心,共创和谐校园,共建和谐社会!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