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0米的马太路成了“步行街”,就因这封倡议书……

发布时间:2022-08-16 阅读次数:

“现在一路畅通,再也不堵了!”家住马太路的李先生高兴地说,过去一到早晚高峰水泄不通的马太路,如今再也不见乱停的汽车、扎堆送娃的家长,取而代之两条蜿蜒百米长龙。记者今天了解到,这学期梅岭中学将校门口的接送点前移至两个路口,所有学生步行入校。

370米 “步行街”虽然拉开了与家长的距离,却产生了不一样的“美”,让原本水泄不通的马路变得畅通无阻。

1.5米高“我能行”倡议书

2200名学生30分钟入校

梅岭中学有2200名学生,校门口只有一条马路,接送高峰四面八方的车辆涌入校门前时,这条路变成了大型停车场,汽车、电动车等把马路从头到尾裹得严严实,住在这条街上的居民都得“躲着”这群娃。

2020年春学期复学后,梅岭中学发出了“‘上学路 我能行’执勤岗”的倡议书”,一切都随之改变。今天7:10分,记者在梅岭东路与马太西巷交叉口看到,这份倡议书被做成了1.5米高的广告牌戗在路口,倡议书上写着“全体学生在校门两侧100米的范围内自行进校……接送车辆不进入马太路”,在广告牌的旁边还有两名执勤老师,正在引导路东的学生过马路,并嘱咐他们沿着学校围墙走。

停车、下车、拿书包…..学生们几乎一气呵成,他们来不及和父母挥手再见便脚步飞快地奔向校园,短短30分钟时间,2000多名学生就顺利完成了入校。

文明宣言“拒绝接送”

马路变学生心中“步行街”

随后,记者骑着电动车沿着马太路由南向北,370米的马路并没有因为早高峰出现拥堵,路上的电动车、汽车来去匆匆,汇集到学校围墙边的学生自然而然的形成了一条长龙,蜿蜒百米。“在我们心中,现在校门口这条马路就是‘步行街’,我们也会一直坚持走下去。”初一七班冯嘉欣告诉记者,大家都在 “争做‘梅岭中学步行街最亮的仔’”,她决不能当“扯后腿”,“我曾经看过一个来校门口接,那位同学坚决不上车,和我们一起走到路口,这些都是我们的榜样。”

作为学生代表,初二(12)班王思元在本周的国旗下讲话中,再一次向父母发出宣言“拒绝接送”,“我们已经不小了,虽然可能整段路程家长不放心要接送,但是接近学校的这段路既有同学相伴,又有老师和保安叔叔巡逻,还是非常安全的,家长完全可以放心让我们自己走过这段路”,这份“宣言”很快转发至每一个班级群,学生们纷纷响应。

给孩子做“榜样”

家长一呼百应

学生们都爱听老师的话,这一次,家长为什么也能“一呼百应”?家长谢女士告诉记者,上学期她就收到了倡议,并在回执单上郑重的签上“响应”二字,开学后学校又发通知,班主任也反复强调,“孩子回来天天‘念’,我们肯定要给孩子做榜样,大家都很自觉送到门口。”谢女士如是说。

在初二年级学生家长赵先生看来,每天让孩子步行一段,这也是一种锻炼。执勤老师朱建华告诉记者,为了给学生树立榜样,所有教师子女都在路口主动下车,步行到学校。

采访中,记者发现,最让家长“心甘情愿”接受的重要原因是,新的接送方式“更快、更便捷”,“以前送个孩子至少半小时,现在至少省一半时间,孩子也能多睡会。”初二学生家长谭女士表示,看上去费事了,但真的方便很多。

党员志愿“益”起行

家校“距离产生美”

接送点前移,两个路口分流,发文明倡议、看似简单的做法,让水泄不通的校门口变得畅通无阻?这背后又有什么秘诀?

梅岭中学副校长王军华接受记者采访谈到,在这之前学校也尝试过错峰放学、加装护栏等各种措施,但很快发现“治标不治本”,每天早晨校门口100多辆汽车,怎么疏导都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我们要从根本上改变,就从学生文明素养提升抓起,发出‘上学路 我能行’的倡议。”王军华分享说,学生就像“一张白纸”,如何引导是关键,提升文明素养需要家校配合才能实现。

“这次文明行动,我们要求党员教师先上,人手不够再请社区志愿者协助、再不够就家长志愿者跟上。”王军华告诉记者,令大家没想到的是,大部分家长、学生都非常配合,“要让每个家长都能做到很难,执勤老师遇到就见一次说一次,苦口婆心不停的宣传,这才有了现在的‘梅中步行街’。”值得一提的是,如今越来越多家长积极加入到梅中志愿者队伍中来,有的会用手机拍下个别乱停的车子,发在班级群里互相监督,有的家长还主动找班主任“献计献策”,“这真的是距离产生的美。”

扬州发布记者 田文荟     编辑:束亮

本文转自《扬州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