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运河资源,上好“大思政课”——梅岭中学承办扬州市大中小“运河思政”“融合课堂”展示活动

发布时间:2022-08-16 阅读次数:
  古人云:智者乐水。水是人类生命的源泉,它孕育着世界上的万事万物,丰富着人类的文明史,充实着人类社会的传统与现实文化,影响着人类社会的意识形态。运河是历史文化与水的完整结合,更显现其独特的价值。2022年3月8日,扬州市大中小“运河思政”“融合课堂”展示在古运河畔扬州市梅岭中学拉开序幕。

首先展示的是扬州市梅岭中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师李敏、语文老师任广英和美术老师王慧共同完成的以“延续文化血脉”为主题的融合课。该课以学生为中心,课前由李敏老师带领学生走近“扬州486非遗文化传承中心”,实地采访扬州玉雕大师时庆梅,在对大师的访谈中让学生感受玉雕技艺里蕴含的丰富的文化因素。李老师还设计了让学生亲自动手雕刻的环节,在亲手实践过程中感受玉雕技艺的不易。课中,李老师围绕着学生雕刻的实践体验,引导学生对工匠精神的深刻认识。

王慧老师带领同学利用用肥皂雕刻作品。在雕刻过程中,学生与雕刻技艺零距离接触,亲身感受雕刻工艺的不易。在给作品取名字的过程中,感受雕刻图案里蕴含的文化因素,无论是对美好生活的祝愿,还是对美好品行的追求,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因素。

任光英老师带领同学感受文学里的玉,带领同学们度过了一段难忘的文化之旅。带领学生感受到:因为玉,才有了“宁为玉碎”的民族气节;因为玉,才有了“化为玉帛”的团结友爱的社会风尚;因为玉,才有了润泽以温的君子美德;因为玉,才有了”白璧无瑕”的廉洁品质。祝福孩子们在未来的道路上成为玉一般的谦谦君子,做一个有气度,有温度的人。

接着,由扬州市梅岭中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师甘文兰和扬州树人中学的地理老师陶力越共同完成以“一条河  一座城”为主题的融合课。甘文兰老师带领学生成立梅岭中学小小运河长小分队,并指导学生分三组,分别赶赴扬州运河三湾、江都水利枢纽等地开展关于大运河扬州段的实践调研活动。详细了解大运河与扬州城发展之间的密切关系,课上引导学生思考两者的关系。

来自树人学校高中部的地理教师陶力越老师跟学生一起探究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他引导学生回忆所见、所闻,让学生展示精美图片,如,古运河水上游览线、大运河博物馆、三湾慢街等,带领学生分析从区域规划到保护文化遗产、生态遗产的措施,再到文旅结合等,使学生逐渐发现绿水青山可以变成金山银山的途径。并且通过专业的图例帮助学生明确,护住绿水青山,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

最后,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李丽娜老师设计了一节融合课《增强文化自信》。该课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充分讨论运河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什么样的文化能被传承下来?如何才能促进文化创新,让文化具有更强的生命力?李老师具有很高的理论水准,对文化的传承与创新问题进行抽丝剥茧的分析,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坚定学生的文化自信,彰显了思维的张力和理论的高度。

扬州市竹西中学校长刘岚主持了本次活动,刘校长讲到大运河流淌了2500年,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人工运河,它贯穿南北,融通文化,它滋养城市,服务社会……今天我们这群生于斯长于斯的运河人,围绕着“运河思政”开展融合课堂的探讨与研究,期待着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给我们带来不一样的精彩。
    北京理工大学教授,美国麻省理工大学访问学者龚正伟评价道:第一,这是三节动态的生态课堂,挖掘了高于玉本身的美德,挖掘运河里的环保价值,挖掘文化自信背后的深层次原因。第二,这是三节融合完美的课堂。学科融合、形式融合、空间融合都完美呈现。从社会到课堂,对学生资源足够开发,学生在课堂上发挥了主体作用。第三,这是三节传承文明的课堂。教师用大教材观选择地方历史资源,从大格局出发传承传统文化,用与时俱进的目光激发学生传承华夏文明的热情。

扬州市梅岭中学校长应爱民认为这三节课有五大亮点:第一,这是三节体验的课堂。情境体验、实践体验、升华体验完美统一。学生进入社会与玉雕大师近距离接触,走近运河实地调研。学生亲手雕刻,体验玉雕技艺在指尖的传承;学生亲手实验,对运河的环境情况加深了解。第二,这是三节活动的课堂。教师通过社会实践和课堂实践搭建活动平台,激发内驱力。展现活动魅力,生成思辨力。丰富活动内涵,回归生长力。第三,这是三节思辨的课堂。具有理论性,深刻性,思辨性。第四,这是三节乡土的课堂。挖掘运河资源,扎根传统文化玉雕技艺,并结合当下的实际,坚持与时俱进。第五,这是三节融合的课堂。融合了地方资源、融合了时政资源、融合了学科资源。把不同学科、课程内容、探究性学习、践行体验进行融合,把单个的信息教学真正演变成了立体、多层次的融合教学。

    扬州市广陵区教研员王超对这三节课评价道:第一,侧重价值立意。三节课都侧重于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引领,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第二,突出学为中心。三节课都高度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去实地调查、现场采访、动手实践、学习探究,在问题设计上都有一定的思维含量。第三,核心主题明确。三节课都有鲜明的主体,并围绕主题精心创设情境。设计学生活动,其他学科的融合,都是紧扣主题以后对思政课有价值的参与。第三,强调真实体验。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创造真实情境,让学生在亲历的过程中理解知识,发展能力,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叶晓芸、程丽丽,扬中树人副校长殷翠云,翠岗中学副校长仇清泉等代表也分享各自听课的感受,给予了这三节课较高的评价。

本次活动由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扬州市教科院、扬州市梅岭中学共同主办,旨在进一步加强大中小学思政课“价值立意”的教学路径的研究和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