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复习之光学专题

发布时间:2022-08-16 阅读次数:

中考复习之光学专题

扬州市梅岭中学  经浩

梅岭中学副校长、市物理学科带头人

初中物理有四册书,主要分力、热、光、电、声等部分,知识面宽,涉及范围广,如何才能进行有效的复习才能在中考中取得优异成绩?下面就以光学部分作为例子,结合复习实际向同学们讲四个方面。

一、了解课程标准的要求及扬州市近三年中考的考点分布:

近几年的中考试题减少了单纯知识与技能方面的考查,着重加强物理知识与身边物理的联系,通过具体情境,考查运用物理知识与相关的技能,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查考生的科学素养——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运用信息的能力。同时还增加了科学探究中过程与方法考查。这些特点体现了课程标准的的相关要求,所以要想在复习中有的放矢,少走弯路,就必须了解这部分知识在课程标准中的要求,同时观察在扬州市近三年中考物理试卷中,各考点的分布情况及考查的方法。只有这样,我们的复习才能做到有用、有效。下面两张表格就是光学部分的相关情况。

1、在八年级上册第三章光现象部分的相关分布:

考点

课标要求

07

08

09

光的色彩 颜色

通过观察和实验,知道白光是由色光组成的

比较色光混合与颜料混合的不同现象

 

 

 

人眼看不见的光

 

1

 

 

光的直线传播

通过实验,探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特点

 

1

0.5

平面镜

通过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

 

 

2

光的反射

探究并了解光的反射规律

1

1

1

2、在八年级上册第四章光的折射 透镜部分的相关分布

考点

课标要求

07

08

09

光的折射

探究并了解光的折射规律

4

1

0.5

透镜

认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

8

1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探究并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2

4

照相机与眼睛

视力的矫正

了解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1

望远镜与显微镜

二、建立知识网络:

物理所考查的知识点较多,若要把这些知识点的内容准确地“背”下来,确实很困难,而且背下来也没有多大实用价值。而中考就是考查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体系解决新环境下的物理问题。知识是能力的基础。复习的关键不是仅仅回放知识,而应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学会调动所学的所有的知识解决一个问题。许多无谓的失分往往归结到基础不够扎实(如对某个知识点一知半解,或者思维不够缜密等)

因此,在了解了各部分知识的相关要求后,我们应该通过回归课本,重温课后的练习,准确理解教材中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建立过程,对琐碎的、零散的、表象的知识进行整合,寻找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寻找基本概念内在的逻辑关系,在此基础上构建各单元的知识框架,只有通过这样的过程,我们才能够比较清楚地了解物理知识的全貌,才可能站得高一些,学会从全局的高度去总揽物理知识。

下面就是光学部分的知识网络图。

 

 点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三、理清复习思路:

1、关注对比复习:

如对于光的传播速度问题,可对比声音的传播。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在液体中较慢,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慢,而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在液体中较快,在固体中尤其是金属中传播速度最快(当然还有温度对其的影响)。

再比如在各地的中考试卷中经常会出现有关 “影”形成原因的问题。如月光下的树影、看到别人的背影、平静水面中的倒影、礼堂里放电影。实际生活中形成的各种是光产生的现象,其形成的原因可能不同,有的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有的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有的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而形成的。月光下的树影,是由于光照射到不透明的树木上,在树木后面形成的光不能到达的区域,这是光的直线传播所产生的现象;看到别人的背影,是别人的背上有反射光射入眼睛的缘故,这是光的传播,并不要求光一定沿直线传播;平静水面中的倒影是平面镜成像现象,利用光的反射形成的;礼堂里放电影利用了光的折射知识——凸透镜成倒立、放大、实像的原理,而屏幕用较为粗糙的白布的道理是,粗糙的目的是发生漫反射使更大范围内的人可以看到,白布的目的是能够反射各种颜色的色光。

2、关注难点突破:

在复习时不要回避难点,要善于总结规律,勇于重点攻坚突破。如光学知识中我们感到最头疼的部分无疑是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可以总结出如下规律:

1)关注凸透镜成像的两个关键点:焦点和两倍焦距点,焦点是虚实像的转折点,两倍焦距点是缩小放大的转折点。

2)成像时一律遵循物近像远像变大的规律。此处的“近”是指物体离焦点近,“远”是指像离透镜远。

3、关注错解分析:

要想达到复习的有效性,我们还要关注平时做题的错误所在,分析错误产生的根源,有意识的修正自己的错误认识和不良习惯,比如在光学中可以关注:

1)作图规范:

从近几年扬州市的中考物理试卷来看,每年都有光学的作图,但失分率很高,其原因主要在长短、虚实、方向、角度上出现问题,如在利用平面镜成像规律作图时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明显不等,虚像用了实线画等;在画反射、入射或折射光线时不标方向,甚至方向画反等;用反射定律或折射规律画图时,角度明显不准等。

2)实时实验:

江苏省暨扬州市2009年中考第12题:

如图所示,小刚将盛满水的圆柱形透明玻璃杯贴近书本,透过玻璃杯观看书上的鹦鹉图片(圆圈中的鹦鹉图与书本中的鹦鹉图实际大小相等),他所看到的虚像可能是

 

 

 

 

 

本题错误率相当高,主要的问题在于学生缺乏柱形透镜成像规律的知识,套用一般凸透镜成像规律,错选C。考试中部分学生用自带的矿泉水瓶进行现场实验,就能发现其结果是横向放大,纵向不放大,从而选出了正确的A。由此可以看出,实时实验就是利用手边的现有器材进行探究活动,帮助我们迅速总结规律,得出结论的一种有效手段。

3)灵活运用:

 

贵阳市2009年中考第32题:

在探究“近视眼的形成原因和矫正方法”时,冰蓉同学选择了如下器材:蜡烛(模拟所视物)、水凸透镜(模拟人眼晶状体,并与注射器相连)、光屏(模拟人眼视网膜)、光具座等.(注:水凸透镜的凸起程度可以通过注射器注入或吸取水的多少来调节.)

1)她安装并调整好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将点燃的蜡烛置于透镜前某一位置时,在光屏上得到了烛焰清晰的像;当向水凸透镜内注入水,使透镜更凸后,发现光屏上已无烛焰清晰的像,若要在光屏上再次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应在水凸透镜前放置一块__________透镜;若撤去放置的透镜,应将光屏_____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水凸透镜,才能得到清晰的像.

2)根据上述实验,可知近视眼的形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题中晶状体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正常情况下,无论是近处还是远处的物体都可以通过自动调节晶状体的厚薄(即凸透镜的焦距)使像成在视网膜上。而平时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凸透镜的焦距是固定不变的,这是本题的难点所在,认识不清就会造成失误,因此在思考本题时要明确在物距相同的情况下,由于透镜变凸导致焦距变小,从而使像左移至光屏的前方,再利用视力的矫正方法进行思考解决。

基本规律是不变的,但设置的情境可以千变万化,但万变不离其宗,要将不变的规律灵活运用到解题中,首先要关注题目中的说明部分,如本题的括号中的语言,仔细分析命题人要说明什么,设置的情境与平时的题目有何不同,找准方向后再进行答题。

四、知晓生活中的物理:

    中考在解题时的障碍还在于学生的生活经验不足,对于一些生活现象缺乏了解,故在解题时不知用何种原理来解释,因此在复习的过程中应该多关注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尝试用物理知识来进行分析。

比如汽车上就有很多的光学知识:

1)汽车旁的观后镜,交叉路口的观察镜用的都是凸面镜,可以开阔视野

2)汽车在夜间行驶时,车内一般不开灯,这样可防止车内乘客在司机前的挡风玻璃上成像,干扰司机正确判断

3)汽车前的挡风玻璃通常都不直立(底盘高大的车除外),这是因为挡风玻璃相当于平面镜车内物体易通过它成像于司机面前,影响司机的判断

4)汽车尾灯灯罩:不能自行发光,但是到了晚上却可以提醒司机注意,因为尾灯是由很多蜂窝状的小室构成的,而每一个小室是由三个约成90度的反射面组成的。这个装置叫角反射器,可将射来的光线返回(如图所示),这样在晚上时,当后面汽车的灯光射到尾灯上,就会产生反射光,就可以引起司机的注意,保证安全。

5)汽车头灯:凹面镜反射原理,近距光灯丝在焦点附近,远距光灯丝在焦点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