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是运动的》教学方式反思

发布时间:2022-08-16 阅读次数:

陈恒

教师的设计和学生的表现之间经常会出现一定的落差,如果处理不当,就会出现“预设未生成”而走向“强行灌输”和“被动接受”的尴尬结局,此时的教师和学生就像“哈哈镜”中的形象一样,都已经变了形,出现失误并不可怕,重要的是教师要以此“课例”作为研究的对象,进行深刻剖析,研究产生“变形”的原因,并引以为戒,提升后续教学行为的合理性。

在“世界是运动的”这一课中,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运动的相对性,我设计了一些分组试验,主要是把一些运动会常见的项目在课堂中进行。然后让学生回答哪些是运动的,哪些是静止的。我设计的思路就是让学生讨论一些问题——如:老师托球走路,什么动什么不动。在讨论的过程中发现由于参照物选择的不同,会造成对同一物体运动状态的不同判断,从而产生思维的碰撞,进行讨论,得出结论。在第一个班级,学生讨论很快就发现了矛盾。有的学生说球是运动的,有的说球是静止的,气氛十分热烈,结论的得到也十分轻松自如——参照物的不同。可是在第二个班级,却产生不了这种思维的碰撞。学生总是在讨论教师身体上的不同物体,比如手,衣服,钮扣,甚至内脏!可是就不能归结到同一物体它即可以动又可以不动从而发现矛盾!这节课效果自然不行。一开始,我将原因归结为学生。认为有的班级和老师会配合,而有的班级则差些,可随着这节课多次试讲。发现最关键的问题在老师的引导,老师要会针对不同的情况进行不同的引导。而在引导的过程中,第一个回答问题的学生是最重要的,他回答问题的模式往往会被下一位模仿。所以引导好第一个学生要有技巧。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生成”内容是丰富的,有的生成重要,有的不重要,有的对教学有利,有的不利。教师应及时引导课堂中的不利生成,回归正确的价值取向。

于是在下节课的试讲中,如果学生一开始就回答到点,我就干脆放开手让学生尽情讨论其他的物体,而如果学生一开始就偏离了正确轨道,我就停止开放式问答,直接引导他们进入“对同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进行讨论”。做到课堂中有松有放,效果很好。

由这节课使我认识到: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都是以学生的参与为前提,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就不可能有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否就不要教师主导作用了吗?答案是否定的。

从课堂教学结构看,教师的教法要变,要将“讲清重点 ”、“启发思维 ”、“教给方法”三者结合起来,以充分体现教师主导。

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强调学生自主探究,并不是不要教师的指导,也不是说教师可以撒手不管,更不能认为教师可以推卸教育学生的责任。学生的自主学习如果离开了教师的指导,势必如一盘散沙,自主学习不等于自己学习。在强调学生主体参与的同时教师的主导作用仍不可忽视,在新课程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必须以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学习的主动性为目的,主要是为学生构建探究环境、提供探索资料,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尝试、主动质疑、自探共研、有所发展。

教师必须具有三个策略:组织教学时激发动机的策略;探究问题时归纳问题的策略;开展活动时组织与调控的策略.在组织教学教师必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唤起学生的探究热情,同时还要想办法保持学生的兴趣持续;在探究问题时教师要让学生充分质疑,在学生提问时,应当认真倾听,待学生的问题提完后,与学生一道对问题进行归类,找出核心问题,以此组织教学,并相机解决其他问题;在组织学生活动时教师应该以听看为主,把注意力集中在了解上,在此基础上,迅速加以思考,下一步的教学应该做哪些调整,哪些问题值得全班讨论,哪些问题需要教师讲解,教师要作出最恰当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