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是每个人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情感,而对于人生阅历尚浅的孩子来说,交到什么样的朋友尤为重要。不少家长为孩子有不良朋友而烦恼,强横干涉很可能适得其反,不少老师认为,家长首先要教孩子鉴别同伴,让他们自由选择的同时加以配合和引导效果最佳。
张家港市大新镇新凯学校的颜大迁老师在一篇随笔中写了这样一个故事:丹丹和同学曼是好朋友。也不记得是什么原因促使她们走到了一起,大概是她们性格相像的缘故吧!曼是个性格内向而又倔强的女孩。她们俩无话不淡,一起度过了许多美好的时光。可是好景不长。一次早读课,班主任找到丹丹:“你和曼是好朋友? ”丹丹点点头。 “你和她性格都内向,并不适合做朋友。要知道,这样长期下去,你们就会养成自闭的性格。你们常谈的话题是什么?学习吗?可你们的成绩都在下降。像你,完全有更好发展的可能,可为什么成绩会下降呢……”丹丹知道班主任话里的意思,她成绩下降,是因为她找了个不合适的人做朋友。
课后,丹丹和曼手拉手走在操场上。当丹丹把一切都告诉了她。曼沉思了。一阵清风吹过,曼对她说:“为了你好,我们绝交吧! ”说完,甩开她的手,大步跑回了教室。接下来的日子,她们相互回避,很是痛苦。丹丹好想找她说说话,可想起老师的话,她又打消了这个念头。她不知道究竟该和什么样的人交朋友?
对于孩子应该交什么样的朋友,很多家长都有困惑。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古代就有“孟母三迁”的典故,当自己的孩子交到了不适合他的朋友,作为家长又该怎么做呢?闲云采访过一些初中的孩子,让他们自己谈谈对交朋友的理解。一个叫美美的女孩说得很直接,她说,家长老师都希望他们跟学习成绩好的好学生交往,但他们更愿意跟志同道合的同学做朋友,所以他们最反感的就是父母限制他们跟某个朋友来往。对此颜老师分析,青少年时期正经历着一个“心理断乳期”,随着生理发育走向高峰,在心理发育上也开始产生独立趋向。正当青少年与长者在心理上产生这种裂痕的时候,友伴交往却使他们很自然地进入一个崭新的精神世界,于是他们便把自己的情感转向自己的伙伴。交友结伴,珍视友谊,这既是青少年的心理需要,也是他们情感发展的特点之一。
其实,如果孩子跟成人眼里的“坏孩子”成了朋友,作为家长首先应该反思自己的家庭情况。孩子经常愿意和那些与自己性格相似、有类似价值观及自己赞赏的人交朋友。所以,父母要考虑一下自己家里的情况是否影响了孩子的择友倾向。如果有影响的话,父母必须做出调整,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其次要以正面引导为主,避免批评引起孩子的逆反。虽然父母不希望孩子结交那些有不良倾向及行为的孩子以利于孩子成长,但也不要单纯采用禁止、批评、责罚的方法。因为过多的批评会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他们仍会通过其他途径加强联系。要让孩子理解父母的心思,鼓励孩子有父母所期望的良好交友行为。还要帮助孩子安排好与其他孩子的交往,邀请有良好行为的孩子来家里玩。这样,不良友伴就会逐渐远离。
而要让孩子交到适合的好朋友,更重要的是要帮助孩子先成为一个受大家欢迎的人,教孩子知道积极和消极的社交行为,知道哪些行为能得到社会赞许,哪些行为得不到社会赞许。积极的社交行为如:能分享、会合作、肯赞扬别人、遵守游戏规则、知道道歉、公平地玩耍、愿意帮助别人等;消极的社交行为如:有攻击行为、霸道、争吵、说脏话、抢东西、插嘴、嘲笑别人、骚扰他人、不懂倾听、藏食物或玩具、游戏时过于粗暴等。对那些经常被同龄伙伴忽视或被排斥在群体之外的孩子,父母在难过的同时,更要分析其中的原因,采取有效的对策,帮助和教育孩子正确交朋友。
当孩子已有了要好的朋友时,家长要做的就是积极配合他们巩固他们的友谊,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首先就是要尊重孩子对朋友的个性化选择;其次是欢迎孩子的朋友来家里玩,帮助孩子加强他们的友情;三要避免过度指导或干预孩子的游戏,让孩子在友谊氛围里享受乐趣和保持相对的独立;四要鼓励和倾听孩子谈论他的友谊,让孩子有机会谈论自己的朋友以及和朋友在一起的开心活动,让孩子体验友谊的乐趣。
[出处:城市商报]
——梅岭中学政教处
心灵氧吧“百分百”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