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最需要什么》读书心得漫谈

发布时间:2022-08-16 阅读次数:

赏识导致成功

                    ——《教师最需要什么》读书心得漫谈

扬州市梅岭中学  曹国婷

 

寒假看《教师最需要什么》一书,受益非浅,书中列举了一名教师最需要具备的诸多素质:比如职业素养、专业水平、敬业精神等等,而我感受最深的是教师的赏识教育。

教育是一门科学,是一门塑造人的科学,教育更是一门艺术,一门让心灵升华的艺术,而赏识是进行这项艺术创作必不可少的手段,适度的严格要求则是保证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

赏识是什么?赏识是一种非凡的气度,是一种美,对老师来说,这更是是一种教育智慧,是一种教育修养,是一种对成长的期待,是一种崇高的境界。对学生的宽赏识溢着教师人格的魅力,感染着每一个有待升华的心灵。在赏识的氛围中,培育出的将不仅仅是学业出类拔萃的后起之秀,而是心理成熟、心胸豁达、心地善良富有人格力量的一代新人,更是用赏识回报赏识的实践者,是创造和谐社会的重要推动力量。

一 赏识——开启学生的心扉

我曾经对我的学生说在我的眼里你们没有聪明和不聪明之分;没有好和坏之分。只有自信和不自信之分。那么从现在开始,找回你们的自信,老师相信你们都是最棒的!短短几句话,敲开了学生的心扉。由老师的赏识使学生增添了学习的兴趣和欲望。

美国心理学家威谱·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的加以赏识”。因而,赏识从本质上说就是一种激励。詹姆斯还发现,一个没有受过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而当他受过激励后,其能力是激励前的3-4倍,因而在学习过程中,激励的存在,至关重要,任何学生都需要不断的激励。“赏识教育”可以帮助失败者找回自信和发展,重建精神世界的大厦,找回自我教育的能力。

二、赏识——激发学生的兴趣

古人云:学海无涯苦作舟。这句话强调了学习的苦,却忽视了学习的快乐。古人意在劝导学生勤奋刻苦学习,却关闭学生情感闸门关闭,让学生找不到轻松有趣的感觉。

如果我们在教学中,把鼓励和赏识有机的结合起来,这样师生之间就架起了一座桥梁,把师生感情连在一起。老师不在是传授知识,而是把知识轻松地流动给学生,学生不在是被动地接收,而是主动地吸收,学生有由厌学到乐学质的转变,这便是我们教育工作者最大欣慰。由此可见,赏识学生的行为过程,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机。但在具体的教育过程中,家长和老师要注意到赏识不是对孩子的简单表扬。因为表扬往往是孩子做了让人满意的具体事情,而赏识则是从本质上信任和看得起孩子,通过及时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帮助他们增强自信心,找到“我能行”的感觉。

三、赏识——不排斥严格要求

中国有句老话,严师出高徒,不少学生家长和教育界同行将它奉为至理名言。赏识教育并不排斥批评和惩罚,只不过主张批评适度适时,惩罚也以不伤害孩子的尊严为前提。而且,批评和惩戒应该是明确针对孩子所犯过失,当孩子因为智力问题学习不好时,就不应该用惩戒的方法。事实上,惩戒也是一种爱的表达方式,老师和家长如能对孩子提出有理有据的批评,孩子完全能够感受到这种爱,并产生深刻的心理体验,从而心悦诚服地改正错误。

赏识有格,严格有度。究竟怎么把握宽容和严格的尺度呢?这就靠自己在实践中去摸索了。对宽容和严格尺度的把握,可以体现出一名教师的教育水平。

严格要求学生的时候首先应该想如果是我的孩子有这种问题,我希望老师怎么做?同时要注意语言委婉,和颜悦色,就事论事。严格不等于严厉。严厉是严格走向极端的结果。严厉意味着老师态度的强硬、武断和偏执,严厉会使学生产生惧怕、退缩心理。久之,学生会产生依赖性、神经质、故意敌对等不良心理。因此,老师对学生的态度应该是严格,而不是严厉。所以,教师的赏识应该是严格而不严厉,宽容而不纵容。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有时赏识所引起的道德震撼比惩罚更为强烈。我想在这里赏识和严厉应该是相辅相成的两方面,而教育的艺术,也正体现在我们如何把握赏识和严厉吧。

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赏识是热爱生命,善待生命,是孩子无形生命的阳光、空气和水。赏识是沟通,是平等,是生命之间交往的桥梁,让孩子找到好孩子的感觉,还孩子金色的童年。“赏识教育”是每位家长和教师都使用过,无意中又遗忘的教育;是让家长和教师捡回宝藏,回归到教孩子学说话学走路心态的教育;是承认差异,允许失败的方法,是让家长和教师成为教育家的教育;更是使孩子舒展心灵,尽展潜能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