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岭中学质量提升三年行动计划

发布时间:2022-08-16 阅读次数:

总体概述

一、发展现状:

扬州市梅岭中学创建于1988年。在历经了艰苦创业(1988-1993年)、质量提升(1993-1998年)、特色创建(1999-2007)三个阶段的发展以后,目前已成为拥有39个班级、近2000名学生,144名教职员工(其中省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1人、省特级教师1人,市特级教师1人,市学科带头人8人,市中青年教学骨干7人,市教学能手7人,高级教师44人。骨干教师人数据扬州市初中校之首。)的初级中学。

学校遵循“尊重人、发展人、完善人”的办学宗旨,以情感教育为基础,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努力探索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培养模式。在教育上坚持“低起点、小坡度”的原则,致力于培养梅中的学生在行为习惯上的“与众不同”;在教学上以“高质量、轻负担”为目标,以 “课堂教学四变三结合”为教学指导观,致力于培养梅中学生在学习习惯上的自主意识和终身教育所必须的良好思维品质。近几年来,梅岭中学办学条件日臻完善,办学品位不断提升,教育质量稳步提高,已成为“全省有地位、全国有影响”的江苏名校。

建校以来,学校先后获得了 “江苏省文明单位”、“江苏省模范学校”、“江苏省最具影响力初中学校”、“江苏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先进集体”、“江苏省教学资源研发基地”、“江苏省初中数学教材实验基地”、“江苏省德育先进学校”、“江苏省示范初中”、“江苏省先进基层党组织”、“江苏省五四红旗团委”、“全国劳动技术教育先进单位”、“少先队全国红旗大队”、“全国少先队先进集体”等一系列荣誉称号。

二、发展优势:

良好的基础设施和优雅的校园环境,为教师实施有效教学和学生健康成长提供了广阔而坚实的平台;“尊重人,发展人,完善人”的办学宗旨,已经成为所有梅中人的共识和行动指南;以情感教育为核心、以“生活碰碰车”为载体的德育活动体系已经形成,并成为我校最突出的特色;“敬业、勤业、精业”的师德风范,已内化为全体教师的行为准则并体现在具体的工作中;“好学、善学、乐学”的优良学风已经形成。这一切为我校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升提供了保证。

三、需要解决的问题与反思:

1、教学管理方面:面对生源结构的变化,在教学管理过程中,尚需进一步加大管理力度,使我们的管理逐步精细化、人文化、科学化。

2、评价体系方面:面对办学体制由“公办”向“民办”转换过程中,教师“危机感”不足的状况,尚需进一步构建能充分调动教师积极性的评价机制,改革分配制度。

3、队伍建设方面:面对社会、家长对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日益增长的需求,教师提高教学效率的业务水平尚需进一步提高。

4、教学观念方面: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教师的教学理念急需进一步更新,课堂教学的“效度”急需进一步提高,“四变三结合”的教学指导观尚需进一步在教师教学过程中推广应用。

5、办学资金方面:面对教学手段现代化和工资改革的状况,教学成本提高,资金周转出现困难,尚需进一步拓宽资金筹措渠道。

三年质量提升总目标

总体目标

      教学质量有新突破。遵照“瞄准全市第一,全面追赶、局部超越、重点突破”的方针,研究“增效”“减负”的新方法,向课堂要质量,向管理要效益,争取升入四星级高中特别是扬中人数稳中有升。

     教学管理有新提升。健全学校管理制度,完善学校管理网络,创新管理手段,实行精致管理,确保市直学校年度综合考评每年都有明显进位。

     后勤管理有新品位。后勤部门以服务为总目标,着力在美化校园环境、强化设备投入、细化服务环节、内化责任意识四个方面加大管理力度,做出显著成绩,提高管理品位,提升学校形象。

分类目标

1、德育工作目标。在现有德育内容、途径、方法和德育队伍基础上,结合时代发展需求,不断丰富德育内容,创新德育工作方法;加强人文校园建设,在主体性德育实践的基础上,加强学生学习动力教育和学习习惯养成教育,在理论与实践两方面进行德育活动课程化与学生行为习惯的自觉化研究,并形成一定的模式与经验。

2、管理工作目标。修改管理制度,健全管理体系,完善评价机制,改革分配制度,使学校的管理逐步规范化、精细化、科学化。健全考评制度,强化教师的责任意识、规范意识;全面实行“项目负责制度”, 强化教师团队合力的打造,逐步形成“人人选岗,岗位选人,岗岗有责”的格局;强化课堂教学的研究,提高教学管理的执行力;在教学管理工作中,力争形成“教师特长发展、学科特色发展、学生全面发展”新格局。

3、教研工作目标。继续发挥好江苏省教学资源基地、江苏省苏科版初中数学实验教材基地等各级基地的示范引领作用。强化新课程理念下校本化理解——“四变三结合”教学指导观的研究,以“教师发展学校”、“基于问题的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微型课题”为抓手加强校本培训,进一步提高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以教研促教改、以教改促教学,使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全市领先。争取新增1名省或市级特级教师,5名市级学科带头人、中青年教学骨干。抓好网上城乡结对工作,开展课题联动式的教研活动,成果辐射全省及全国。三年内教师在市级及以上教学竞赛中至少30人次获一、二等奖,教师发表(或获奖)论文面达教师的30%

4、后勤工作目标。进一步完善后勤管理人员培训和考核制度;按照劳动法的要求,规范劳动用工;采用后勤管理软件,提高管理透明度;加大投入、合理布局,改善教师的办公条件、党员活动条件以及学生体育活动条件;调整绿化布局,增加校园景点,形成有鲜明特色和体现校园文化的主题景点,争创省级“优美校园”。提升后勤服务质量,使得师生的满意度在原有基础上每年都有较大提高;进一步拓宽资金筹措渠道,保证学校正常高效运转。

学年度质量提升目标

2010——2011学年度)

总体概述

健全管理制度,完善管理网络,实行精致管理,确保市直学校年度综合考评进入前十名。修订并实施新的教学常规,在提高教学质量方面,达四星级高中分数线人数占学生总人数比例争取再提高五个百分点;保持普通高中录取分数线人数占学生总人数约96%;制定体卫艺等非中考学科考评实施方案。开展德育活动课程化研究和实践,提高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评价度。在继续保持“优美校园”和“文明食堂”称号基础上,争创“文明宿舍”;提升校园文化品位和师生对后勤工作的满意度。

分项目标

1、在现有德育内容、途径、方法和德育队伍基础上,结合时代发展需求,不断丰富德育内容,创新德育工作方法。

2、在教学管理上,加大管理“力度”,修改、完善管理制度,健全管理体系,完善评价机制、改革分配制度,形成更能调动教职工工作积极性的新的评价激励机制。

3、以“基于问题的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为长效提升教学质量的抓手,利用课堂观察分析技术根据量表从定量角度分析定性问题,提高教科研的实效性。成立“教师学习共同体”,采用同伴互助、网络培训等方式,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完善科研管理制度,开展微型课题研究。   

4、提升校园绿化品位,建成教育宣传画廊,提升后勤人员综合素质;学校网站争创扬州市中小学优秀学校门户网站;建设校园内网,与家校通平台配合构建学校管理信息化的模式。

具体措施

一、德育工作。

1、进一步完善《梅岭中学干部管理育人细则》、《梅岭中学教师教书育人细则》、《德育干部工作职责》和《值班教师评价办法》,在全校上下形成全员育人、自主教育的良好氛围。

2、进一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学生学习和生活提供良好的人文环境和氛围。将食堂、操场、草坪、楼顶、连廊、图书室、健身房等公共场所包干到各年级各班级进行文化布置,力争让学校的每一个角落都散发着浓郁的教育气息。

3、学生在辅导员的指导下参与建设校园广播台,使广播台成为学生沟通、交流、求助、展现自我的一个阵地。在学校网站的基础上建立并发展班级德育网站。

4、加强年级团总支、年级少先队大队建设。

5、进一步完善《班主任培训计划》《优秀班主任评定细则》,加大对新任班主任、年轻班主任的培养培训工作。每学期组织一次集中专题培训。坚持每周一次的班主任例会并安排十五分钟的班主任业务学习和月底班级工作汇报制。完善班主任工作评价考核方式,明确班主任日常工作细则。总结有特色的班级管理经验。

6、扩充学生教育资源,规范“学生德育调研员”的制度,提高学生自主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

7、进一步完善《梅岭中学学生处分条例》,继续实行“违纪通知单”反馈制度,加大对违纪行为的查处力度。制作《梅岭中学学生个人成长记录手册》。

8、继续深化体验教育,以“生活碰碰车”为载体进一步开展感恩励志、心理健康教育等。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培养有专业知识的心理教师,扩大“心灵氧吧”心理室的建设。

9、进行《争当四个好少年》省级课题研究,在完成《争当品德优良、团结友爱的好少年》分课题的基础上,整合体验教育、综合实践活动(或感恩教育)等方面的已结题的课题内容,形成我校的校本课程。

10、继续完善和推广“团队一体化”成功经验,进一步健全团队的各级组织。定期召开学生干部例会。

11、办好家长学校,进一步完善家长委员会制度,编辑并发放《家长学校教育材料》、《家校报》等,每学期举办数期家长培训班。

二、教学工作。

1、修改、完善各项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制订《教师教学工作手册》。

2、进一步完善教学管理责任团体制度,明确责任团体的职责范围及团体内部的分工。制定各级团体新学年发展目标及保障措施。

3、继续实施“推门听课制度”及“听评课制度”。

4、继续实施“一课三备”制度,备课时间进课表。

5、建立教学全过程的监控制度,继续实施“三线巡课制度” ,并且每周召开教学工作会议,每周将检查、巡视的内容以“教学常规检查”的形式发放给各组组长,并每两周以“工作简报”的形式发放给每位教师。做到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化、系统化。

6、大力推行导学稿制度。继续开展导学稿展示、评比活动。 以导学稿为抓手,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升课堂教学效业。

7、重新设计《梅岭中学听课记录》。

8、制订课后辅导制度并付诸实施。

9、制订我校“体艺2+1”实施方案,明确目标,严格考核。

三、教研工作。

1、修订绩效考核中教科研部分的制度。

2、完善教研组组、师徒结对考核等方案。

3、成立“教师学习共同体”。

4、举办“微型课题“研究专题研究会。

5、评选学生最喜爱的教师。

6、考核省、市骨干教师。

7、选聘第二批兼职科研员。

四、后勤工作。

1、校园道路全面实施沥青铺设。将校园教学区、生活区道路全部铺设沥青。

2、增加校园景点,形成特色鲜明的能体现校园文化的主题景点。

3、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加强固定资产的管理,强化保管意识;坚持加强大宗物品采购的透明度,强化财务管理的规范化;加强后勤服务人员的管理,强化服务意识,提高后勤的工作效率以及服务的满意度,提升后勤管理品位。

4、完善校园监控系统,使得校园监控全面覆盖,增强安全防范意识。

5为每位教职员工配置一台台式计算机,充分利用校园内网将学校管理的信息及时反馈,配合家校通平台实现学校管理信息化。

6、改版学校网站,实现栏目合理化,参与多元化,更新及时化。

7、更新各班级展台,让电教设备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学年度质量提升目标

2011——2012学年度)

总体概述

细化学校各类工作岗位职责和各项工作制度,制定新的考核评价体系,使学校的评价体系更加精细化、人文化和科学化,确保市直学校年度综合考评进入前六名。达四星级高中分数线人数占学生总人数比例争取再提高五个百分点;保持普通高中入取分数线人数占学生总人数约96%。总结体卫艺管理和考核的经验,完善相关制度和措施,形成具有梅中特色的管理模式。研究并实践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约束、共同提升的新路径,德育活动课程化研究与实践在全市形成一定影响。进一步改善教师办公条件和学生体育活动条件,实行后勤软件管理,增加后勤管理的效度和透明度,提升后勤管理的层次,争创省级“优美校园”。

分项目标

1、开展人文校园的建设,为学生学习和生活提供良好的人文环境和氛围。继续研究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道德品质的途径与方法,使德育工作迈上新台阶。

2、健全考评制度,强化教师的责任意识、岗位意识、规范意识;改革人事制度,全面实行“项目负责制度”,逐步形成“人人选岗,岗位选人,岗岗有责”的格局,全员管理、全程管理、全面管理做得更加细致,更加到位。

3、提高教科研的研究层次,以“微型课题”为抓手将课题研究活动和教研组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以教科促教研。教研组集体活动,以“同课异构、评后新讲”为主要形式,每次固定1-2个主题,利用课堂观察分析技术,加强学生学习活动设计研究,切实提高研究的实效,及时评价、反馈、调控。完善教科研网络,与网上城乡结对学校及时互动,以点带面,以面促点,推动教科研工作的平衡、纵深发展。以“微型课题”为抓手,切实推进教研与科研的实质性研究。

4、完善和更新学校电教设备,提高设备利用率。

具体措施           

一、德育工作。

1、继续开展校园文化建设。进一步发挥梅岭中学电视台的作用,对学生安全、行为习惯、环保等方面进行视频教育。

2、认真抓好班主任的培训和指导工作,在继续保留班主任例会的基础上,每月开设一次班主任沙龙,以提高班主任工作的科学性和艺术性。

3、规范并实行班会课的推门听课制度。开展主题班会优质课评比活动并汇编班会课教案。

4、整合“生活碰碰车”社团组织与团队班委组织,将田径运动会、趣味运动会、篮球比赛、乒乓球比赛;六一歌会、梅中人演讲、元旦会演等活动以校园节日的形式进行包装,分季度设立校园科技节、体育节、艺术节、劳动节等。

5、进一步发挥心理咨询室的作用,定期对学生进行团体和个别心理辅导。心理咨询整理归档,建立学生个人心理档案,为校本心理课程的开发奠定基础。

6、分年级制订《家庭教育指导计划》。每学期确定一个家庭教育指导主题。成立 “家校处”, 构建学校、年级、班级家庭教育指导责任制。定期编写《梅岭中学家长学校》报纸,开展学习型家庭评比。

二、教学工作。

1、继续推行导学稿制度,并开展导学稿展示、评比活动。

2、继续实施“推门听课制度”及“听评课制度”。

3、全面推行项目负责制度。借鉴“校运动会”、“趣味运动会”、“考试过程管理”等成熟项目的经验,全面形成项目负责制的工作模式。

4、继续实施“三线巡课制度” 和教务处每周检查通报制。

5、完善各级管理团队问责制度,实行年级组长、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竞聘,形成 “能者上,庸者下”的局面。

6、开发中层干部的行政力量及骨干教师的优质资源,设立“学科调研员”,提升备课组的工作效能。

7、进一步完善教师绩效考核细则,根据绩效考核结果对各教师、各岗位进行业务考核,形成“能者多劳,优绩优酬”的分配方式。

8、坚持每周一次的备课组长例会并安排十五分钟的备课组长业务交流时间,每月组织一次备课组长沙龙。

9、在上一年推行 “体艺2+1”实施方案的基础上,总结得失,进一步完善相关工作举措。

三、教研工作。

1、力争培养1名省级或市级特级教师。

2、每年对外交流、城乡结对、对口支援不少于10次。

3、组织教师参加各类教学、论文比赛及国内外各级培训,教学比赛市级二等奖及以上至少8人次。

4、每年师生获奖人次不低于200人次。

5、每年至少提供10万用于出国培训、省市培训、到外校参观、请大师到我校讲学、师生教科研奖励、课题研究、出版文集等。

6、完成1-3本校本教材编印。

四、后勤工作。

1、进一步改善教师的办公条件。

2、采用后勤管理软件,完善后勤管理体系,进一步加强后勤管理的工作的透明度,让更多的师生及其家长支持后勤工作。

3、为师生提供更多和更优质的服务,特别是教师的家政服务工作,让师生在校有在家的感受。

4、继续开展对后勤人员进行定期培训,强化服务意识,提高食宿测评满意度。

5、党员活动室的装修。

6、更新实物展台和讲台,实现中控,更有利于教学;改造校园广播系统,达到校园每个角落都能收听到校园广播。

7、筹建电子阅览室,实现学生机房的升级。

学年度质量提升目标

2012——2013学年度)

总体概述

进一步推进岗位责任制、绩效考评制和项目负责制,使学校的管理步入高效化、科学化和艺术化轨道,确保市直学校年度综合考评进入前三名。通过探究新授、讲评、复习、自习四种课型的新模式,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使达四星级高中分数线人数占学生总人数比例争取再提高五个百分点,达到85%;保持普通高中入取分数线人数占学生总人数约98%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受到家长和社会的高度赞誉,形成具有梅中特色的德育工作模式。校园育人环境、后勤工作工作更具特色,成为市直中学的典范。

分项目标

1、加强学生学习动力教育和学习习惯养成教育,继续在理论与实践两方面进行德育活动课程化与学生行为习惯的自动化的研究,并形成一定的模式与经验。

2、强化思想理念的引领,强化教师团队合力的打造,强化课堂教学的研究。全程管理,规范流程。狠抓落实,提高本部门和执行力。在教学管理工作中,强调“细化过程,高效运作”;力争形成“教师特长发展、学科特色发展、学生全面发展”新格局。

3、学校通过多种形式,围绕《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四变三结合”》、《 基于问题的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等主题学习交流探讨。及时总结课堂教学的得失,及时撰写教学案例,并着重对案例的反思,案例的内容结合微型课题研究。选聘校级第二届学术评审委员会成员,组织校内第三批骨干教师及市级骨干教师申报、评选,争取市级以上名师达20%,新增5名以上市级学科带头人、中青年教学骨干。建设高素质师资队伍,推广教科研研究成果。

    4、不断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将信息技术的应用扩展到每个部门。

具体措施

一、德育工作。

1、进一步完善《梅岭中学全员育人制度》,制定《梅岭中学学科德育渗透细则》、《梅岭中学员工服务育人细则》。让每一位教职员工都成为学生的德育楷模,使德育真正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境界。

2、进一步发挥梅中网站、广播台,校报、电视台等媒体的宣传作用,打造高品位的校园文化,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道德品质。

3、将学生的德育学分作为发展团员的标准,进一步完善“入团先培训,后考核,再吸收”的团员发展制度。提高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形成学生团代会、少代会的“一月一会”制度,并制定《学生会议细则》。制定《学生干部培训计划》,系统性制定领袖课程班教学内容,保证开课时间,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管理作用。

4、对全校师生进行心理健康知识教育,让同学、老师和家长都能“学会识别、及时干预、分类矫正”,使学校心理教育工作,步入更加规范化、科学化的轨道。开发校本心理课程。

5、积极探索加强家校合作的形式,形成学校家庭互相配合、互相促进的德育网络。成为省“家长学校”网站的固定成员,学习、发展并进一步完善家校制度,建立有效的家校沟通。

6、开辟与社区合作教育的渠道,充分利用社区教育资源,聘请社会知名人士组成“办学指导委员会”并建立一批社会实践基地。

二、教学工作。

1、继续实施“推门听课制度”及“听评课制度”。

2、继续推行导学稿制度,并开展导学稿展示、评比活动。

3、继续实施“三线巡课制度” 和教务处每周检查通报制。

4、编写各年级各备课组学科指导并于家长会发放给家长,构建家校合作、共促学生成长的交流平台。

5、力求“项目负责制”的动态流程化,结合项目负责制的工作模式,总结出科学合理的教学管理流程。

6、协同教科处,培养一批教学成绩斐然、教学风格各具特色的骨干教师。

7、在“项目负责制”的动态流程化的基础上,形成管理机制运转自动化、管理工作高效化、管理思维理念科学化、管理工作手法人文艺术化的教学管理局面。

8、以“体艺2+1”课程开展为契机,构建多样化、综合性的课程体系,开发更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校本课程。

9、优化课堂教学;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校本化探究新授课、讲评课、复习课、自习课四种课型的教学模式。

三、教研工作。

1、校内第三批骨干教师、申报评选、新培养15名以上各级骨干教师。

2、市级骨干教师申报、评选,争取市级以上名师达20%,新增5名以上市级学科带头人、中青年教学骨干。

3、选举校级第二届学术评审委员会。

4、推广“四变三结合”教学指导观、“基于问题的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研究成果,每年对全国、省市内外学校教师开设至少4次大规模示范、研究课,起好示范作用。

5、每年出一本文集、资助不少于每年2万元进行课题中期、结题等工作。

6、网站、橱窗、研究文集、出外讲学、示范课等形式宣传推广辐射研究成果。

四、后勤工作。

1、重新设计图书馆的布局,建设电子阅览视听室。

2、进行1号楼的外装饰及防水维修和2号楼的重新翻建,体育馆的加固。

32011年对运动场彻底的保养一次。

4、与各部门沟通,为各部门量体裁衣制作相关网站和管理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