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初一新生的良好学习习惯(丁含秋)

发布时间:2022-08-16 阅读次数:

培养初一新生的良好学习习惯

丁含秋

    金黄色的九月,学校又迎来一批初一新生。这些稚气未脱的孩子摇身一变,由小学生成为了中学生。对未来都满怀希望,作为班主任,若能在这时不失时机地进行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入学教育,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迅速地成长为一个合格的中学生,将为今后的班级管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要成功地开展学前教育,必须要准确地把握新生的心理状态,弄清在这个特定时期的生理和心理的需求,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尽管这些孩子们的内心世界色彩斑斓且内容各异,但只要我们用心去观察,去分析,就不难发现他们有以下共同的心理特征:

  一、强烈的新鲜感

  走进新的学校,接触到新的老师,新的同学,新的课程,一种全新感受会在他们的心中油然而生,有的甚至会感到天地都为之一新。这种打捞鲜感是普遍具有的,如果我们对这种新鲜感巧加“点化,就可以使之成为促使学生飞跃进步的起跳板

  二、朦胧的自豪感

  由小学升入初中,是人生履历的一大跨跃。在这段时间里,负责的家长会充分利用这个时机对子女进行教育,提高对他们的要求;热心的邻居、亲友会半是戏谑、半是认真地激励他们:今非昔比了,都是中学生了。这一切都会使他们的心田里滋生出一种朦朦胧胧的自豪感。如果我们给这种自豪感加以适当的催化剂,就可以使之转化为一股推动学生进步的内在动力。

  三、两种截然相反的自欺欺人表现欲

  一些在小学长期担任班干部的学生,由于已习惯于做教师的助手,做同学的领袖,因而在他们潜意识里,有一种希望继续当学生干部的欲望。为了实现这种欲望,在与班主任的接触中,他们会自然而然地表现出积极的助手姿态,希望老师发现他们,起用他们。曾在学习上取得过优异成绩的学生,在文艺、体育、美术等方面形成特长的学生,则渴望在中学里一试身手,显示才华。这些都是应该珍视的积极的自我表现欲。也有少数在小学中表现不良的学生,进入中学后仍不思收敛,还想在新的学校结帮派、占地盘、树威信。这种消极的自我表现欲是一在隐患,它不仅会严重妨碍这类学生的成长,而且会对班集体的稳定构成威胁。

  四、对新的集体生活的热切期待

  进入一个新组建的班级,学生们对新的集体生活普遍存在一种期待感。他们期待着新的班级组织的建立,期待着新的学习生活的开始,但他们最关心的还是他们自己在新的集体里处于什么位置这个最基本的问题。

  成功地组织入学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今后班集体的形成具有不可低估的意义,因此,对入学教育必须精心策划、精心组织。在具体实施中,注意做好以下方面:

  第一.对新生的一般心态,培养学生与人交往的能力。鉴于新生来自不同的学校和班级,对新的环境还比较陌生,在新的学习环境里,同学们只有互相尊重,互相帮助,才能避免或减少磨擦,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在一次班会课上,我故意用粉笔在黑板上乱画,然后叫一位同学出来擦干净,再乱画,擦干净,再乱画,擦干净……,一直重复擦了八次,然后问他心里的感受,接着我对全班同学说:如果老师不尊重你的劳动,大家心里会有什么感受?如果你不尊重别人的劳动,别人会有什么看法,所以不管无论与什么人交往,都要先学会尊重别人,别人才会尊重你,乐于与你交往。通过这个事件,大部分学生都能够从中获益。在今后的班级管理当中,发现班里的磨擦有所减少。

  第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小学阶段,学生与教师的接触时间多,对教师的依赖性很强,但到初中后,随着班级管理工作的进展,班主任将根据实际情况相信学生,逐步放手,培养学生的自觉性和自我管理能力。初中的学生如果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在学习过程中找不到学习规律和学习方法,就会产生厌学心理,加之由于开设的课程多,作业负担重,容易给学生造成心理负担,因此,班主任应该抓好学生的自学能力是学习上的衔接。比如要求学生预习——主动听课——课后复习——练习巩固等。班主任与各科老师在教学当中应注意采用教与学相互渗透的方式,把学习方法传授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探索,掌握好学习方法,对以后的学习将会起到重要的作用。

  总之,对初中新生实施入学教育,既要针对学生实际的心理需要,又要着眼于教育的长期目标,关键是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如果抓好了入学教育,其回报是十分丰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