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有效教学走向优质教学

发布时间:2022-08-16 阅读次数:

戴蔚推荐:

 

从有效教学走向优质教学

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  鞠党生

确立有效教学的理念,积极探索优质教学的策略,是我校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

 

     “有效教学,教师素质是前提

 

      欲求教学质量大提高,必先有教师素质的大提高。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一个励精图治、德馨业精的学习型团队,正是我校追求有效教学的现实根基。教师素质如何提高?教师成长的着力点在哪里?这就是终身学习的行动和鲜活的教育教学改革实践。

      首先,注重培养教师高尚的人格。我们认为合格的教师应该是道德境界较高的人。教师没有事业心,不尊重学生,即使他的业务水平很高,学生也会对他产生排斥心理,不愿意听他的课。在这种情况下,教学效率从何谈起?相反,如果一个教师在邪恶面前不怯懦、在困难面前不低头,正直善良,同情弱者,扶持落后者,关心上进者;永远拥有一颗火热、诚挚的童心,永远保有一双公正、诚实的眼睛;永远操有健康的心口如一的语言,永远想着带给学生新鲜圣洁的思想……那么学生就会对他产生信赖感、亲切感,深深地被他的魅力所吸引。学生就会对他所教的内容感兴趣。我国古代有亲其师,方能信其道之说,用人格力量征服学生,我们称之为人格效应。有了人格效应,教学效率才会提高。

那么,一个教师的高尚人格从哪里来?它来自对祖国和人民的无限热爱,来自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和崇高的思想境界,来自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理解,来自对真善美的执著追求和对假恶丑的切齿痛恨,来自深刻的人道主义思想和宽阔博大的胸怀,来自对教材透彻而正确的认识,来自和学生共同奋斗的内在追求。

      要打造有效课堂,教师还必须有深厚的业务基础。一个业务水平较高的教师才能赢得学生的信赖,甚至成为学生崇拜的偶像。这种崇拜可以变成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一个教师的知识储备不足,教学中必然捉襟见肘。

      我们不断加强教师的继续教育,特别是校本培训形成特色,建立了有效促进教师成长的校本研修制度。

      一是合作学习。我校合作学习方法有:

      1. 头脑风暴法。就是学习组成员就某一个问题畅所欲言。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意见。

      2. 分享式讨论。学习组成员把自己所获得的信息或教育教学改革的成功案例提出来交换与共享,以此促进信息的流动和成功经验的推广。

      3. 批判式对话。学习组成员就理论学习中的某一个观点或教育教学中遇到的热点问题、焦点问题,站在反思的角度展开辩论或提出质疑。通过相互碰撞、充分摩擦,以形成高一层次的共识。学习型组织的学习,可以促进教师养成积极合作的态度、彼此信任的诚意和开放的学习心态,从而在学习中共同成长。

       二是自主学习。

      1. 问题解决式学习。即以新课程对教师的要求作为衡量标准,教师对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教育教学水平、教育教学能力等进行梳理,找准存在问题,形成学习专题,以解决问题为目标循序渐进地学习、实践。

     2. 建立学习文件夹。每位教师用任何合适的方式对自己平时的学习情况作累积性的记录,把这些记录整理成学习文件夹。这种方式不仅可以作为自我学习的评价,还能帮助教师认识自己学习的实力、缺点、倾向、习惯以及下一步的学习需求。

      3.批判性阅读。教师有意识地从批判的视角去阅读,学会与书本对话,养成在书的边缘空白处写下评语、随感等阅读习惯。

      三是网络学习。

      1. 学会在数字化情境中进行自主发现学习,即能保证所要利用的信息资料的有效性、准确性、真实性;

      2.学会利用网络进行协商交流学习,即利用网络信息交流平台和数字化资源,与其他学习者进行讨论,发表意见,或进行提问质疑,开展互动式学习;

     3. 学会利用网络针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性学习,即充分利用网上的图像资料、文本资料等作为教师开发或学生创作的素材,整合到与课程内容相关的电子文稿、课件之中,整合到学生的课程学习中,让网络及网络资源发挥最大的作用。

      四是在研究中学习。只有实施科研兴校战略,学校才能真正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我校教师立足课堂,开展教改,继续开展主体、创新性教育的研究,大力提倡教学自主创新,依托课程设置,重新构建新的育人模式和校本课程体系,寻求最佳的育人途径,把自主选择权交给学生,把人文情怀传递给学生。我们的科研讲究实用,讲究针对性和指导性。我们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地进行批判性反思,并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

       由于我们重视教师队伍建设,为教师的幸福成长搭建平台,从整体上提高了教师的素质,为有效教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有效教学,课堂质量是关键

      我校把深化质量管理,打造有效课堂作为学校教学工作的主线,全校师生共同唱响了这一主旋律。

     为了真正让学生享受到有效课堂的成果,我们学校提出了全新的课堂目标,提升课堂品质,提高课堂效益,挤清课堂泡沫,构造有效课堂。具体目标包括:教学理念——变传统为现代;课堂结构——变封闭为开放;教学进程——变预设为生成;教学氛围——变专制为民主;教学方式——变灌输为对话;学习体验——变枯燥为情趣;教学效果——让学生学得轻松,掌握得更好,发展得更全面。

      1. 统筹安排,循序渐进。

      教学过程既是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也是学生领会方法、提高能力和接受熏陶的过程。无论是获取知识,还是理解方法、提高能力,特别是受到科学与人文素质的熏陶,都不可能一蹴而就,都要有一个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逐步积累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无论是教学内容的安排还是教学方式的呈现,都要统筹安排,充分注意贯彻循序渐进的原则。高一年级要着重打好基础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不应追求所谓的一次到位一次到位实际上也做不到,因为它违背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只有循序渐进,才能逐步加深、逐步提高。

      当然,强调循序渐进并非裹足不前。如果大多数学生都已理解和掌握了某一知识,而教学还在低水平上重复,那就会限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循序渐进要求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水平和认识规律,分层次、有步骤地对学生提出恰当的要求,以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2. 讲清思路,渗透方法。

      教师的讲授对于学生确切、有效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有很大作用,不仅如此,它还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维方式。教学中要重视概念和规律建立的过程,要重在理解,切实提高理解能力是培养思维能力最基础的一环。特别是在引入概念、总结规律、分析例题等方面,一定要注意理清来龙去脉,务求使学生知道为什么要引入一个新概念,怎样在分析事实的基础上进行抽象和概括;使学生知道解决实际问题,首先要弄清问题情景,学会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教学过程中还要注意渗透分析问题的方法。这是因为能力的高低,一定意义上表现为掌握方法的多少和运用方法的灵活、熟练程度。在各学科教学中,要让学生初步领会一些科学方法(包括学习方法)。领会方法要重在潜移默化有机渗透,而不能把方法当作知识向学生灌输。要以思考与讨论”“比较与归纳等不同形式加以渗透或指点,注意让学生逐步积累、逐步体会。

     3. 鼓励思考,适时总结。

     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途径。为此,教师要转变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对知识既要讲清,又不要什么都讲清,要给学生留有独立钻研和思考的一些余地。主干知识要讲好讲透,派生性的知识不一定全由教师去讲述,不分巨细,都嚼碎给学生,这种传授知识的方法不利于学生的独立思考;反之,界限分明,对学生提出的似乎超纲但能拓宽思路的问题,简单地以不考为由而不去涉及,容易影响学生独立思考和钻研的积极性。

      适时总结,可以使学过的知识和方法系统化,而且总结本身也是一种方法的训练和能力的培养。对一些重要的知识和方法,都要适时地鼓励学生通过对比、归纳、总结,使其条理性、结构化,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有深入、概括的理解。

总之,追求有效教学,关键在课堂,在新课程实施后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学的一切出发点与归宿都必须指向学生的需求,特别是学生精神发育和人格成长的需要。

 

        “有效教学,学生会学是根本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有效教学的关键。弘扬人的主体性,唤起人的主体意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已成为时代精神的主旋律。有效教学是师生交往和共同发展的过程,新课程渗透着以人为本和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理念。因此,在新课程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与创造性。我们致力于追求以下几点:

      1. 学生的高度参与跟教师的适时指导的完美结合。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教与学相互作用、共同活动的过程。教学过程不是教和学的简单相加,而是教与学的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的矛盾运动过程,也是师生交往的情感交融过程。

     北京师大教授肖川先生说:课堂是生命相遇、心灵相约的场域。是质疑问难的场所,是通过对话探寻真理的地方。(《教育的理想与信念》)欲使教学有效,必先让学生的学习有效,欲使学习有效,必先让学生高度参与,说、写、练是参与,唱、演、做是参与,愤悱而后启发更是参与。参与之功效是让孩子们的学习过程成为一种经历,在经历中习得知识、获得能力、悟得真谛;在经历中掌握方法、归纳规律、体验情感。教师要以平等的态度、赏识的目光、开放的胸怀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以鲜活的氛围、真实的情景、多样的手法促进学生的参与效度。当然放而无度的课堂其实是教师的缺席,放亦有度,教师永远是平等者中的首席。在课堂教学中,只有学生的高度参与与教师的适时指导趋于和谐,才算是有效的教学。教师不失时机地引导、启发、指导、点拨、评价、矫正,起到拓展思路、开阔视野、提炼精要、升华情感、化繁为简、点石成金的作用,让师生对话得以持续,将学生思维引向深刻。健康的、富有创建性的师生交往、沟通的方式既能体现教师权威与纪律,又能体现平等与关爱的师生关系,它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因素。

      2. 开发非智力因素,尊重主体,顺势引导,培养学生学习的内驱力。

      非智力因素也是有效教学不可忽视的因素,只就教学抓教学很难达到预期的目的。每个学生的学习基础、兴趣爱好、智力与能力等多方面都存在差异,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必然表现出不同的水平。但每个学生也都是生动活泼的人、发展的人、有尊严的人,都应该是教师关注的对象。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学要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尽可能让更多的学生多一些表现自我的机会,多一些尝试成功的愉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首先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帮助学生端正学习动机和态度,变被动应付为主动应对,同时还要注意学生良好意志品质的培养。教学内容和课后作业都要有层次性,既要照顾优生,又要兼顾差生,不可一个模子一刀切。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课上要让他们能听懂大部分,课后必做作业都能做起来,每次考试成绩都有所提升,让他们总感到学有所得,学有所进,这样就不会对学习丧失信心。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课上要留思考题,课后要有钻研题,让他们永不满足,保持旺盛的斗志。

      3. 重视过程评价,蕴涵情感体验。

      新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评价也是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对学生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的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因此,我们必须重建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注重学生参与学习研究的过程和在此过程中的外显行为特征,做到结果与过程并重。评价教学过程应从三个方面入手:(1)情意过程。师生关系是否和谐,教师是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学生是否对学科有好奇心与求知欲,能否在学习过程中建立自信心。(2)认知过程。教师能否根据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开展有效的学习,能否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3)因材施教。教师能否尊重学生的个性特征,使不同的学生都能跳一跳,摸得到

      我们期待着我们的教学从有效走向优质,所有的课堂都能见解深刻、独具慧眼、旁征博引、循循善诱、充满智慧、精益求精,也期待着优质教学为教师提供更广阔的舞台,使我们的教师从一般教师走向优秀教师,从普通教师走向教学名师,从经验型教师走向专家型教师。任何课程改革、教学改革都是对优秀教师、教学名师、专家型教师的呼唤,而追求有效教学、优质教学,才能真正使高中教育为学生的幸福成长奠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