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初中体育课教学形式下的一些思考

发布时间:2022-08-16 阅读次数:

当前初中体育课教学形式下的一些思考

 付善伟

  :分析当前体育课授课的主要形式,发现课的问题所在,提出中学体育课教学组织形式应该适应新课改的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使体育教学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发展,建立终身体育的梦想。

关键词:初中体育课 教学 形式 思考

目前,体育教学大多采用以班级为单位的授课制,多数情况下是采用男女生同时授课或男女生分开授课的教学组织形式。大家知道体育课大多是在室外,多数是采用教师讲,学生听,教师示范,学生模仿的方法,固定的动作,固定的形式,多数学校就连教学的内容也是完全相同的,单一的教学组织形式,已经禁锢了教师的教学理念,同时也束缚了学生的思维。我们知道体育教学是在体育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参与下,由教师指导学生掌握体育与卫生保健的基本知识、运动技术和技能,从而增强学生体质、培养体育能力和良好意识品质的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过程,在素质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但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常常是宣传的形式很丰富,实际参与的对象很单一。为更好地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开展中学体育教学,做到有的放矢,现就目前中学体育教学形式存在的一些问题,作简要分析:

1、当前形势下的体育课不能适应不同能力的学生。在同一班级下开展教学,教师很难全面照顾到,造成能力强的学生“吃不饱”,能力差的学生“吃不完”,长此以往使学生逐渐失去对体育课的兴趣。

2、教学内容不能满足不同兴趣的学生。在同一教材下开展教学,不喜欢该项目的同学一定是被动的学习或锻炼,学生很难集中精力、积极主动的展开学习,很难满足不同兴趣和性格的学生的教学需求。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形成一种积极的进步的个性这对学校体育而言,本身就具有其它学科所不及的优势,因此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培养和发展,其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3、教师的教学是单向和垄断的。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讲解、示范,学生机械的模仿练习,不管学生是否愿意学习和锻炼,教学效果和锻炼效果可想而知。

4、对教师的能力要求是全方位的。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强项和弱项,在进行弱项教学时,教学效果自然没有强项教学效果好,尤其是遇到学生喜欢的项目恰好是该教师的弱项时效果更糟,如此一来,学生慢慢地会失去对该项目的兴趣和对教师的喜爱。

5、对体育课产生抵触情绪的部分学生。由于小学体育课遭遇的伤害或者外界的种种原因导致的学生对体育课产生的厌恶感,在其内心深处产生对体育的心理障碍,使得一小部份的学生始终不愿意上体育课。

针对以上存在的一些问题,我们可以采取适当的措施:

1、根据学生的兴趣进行分班教学。

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选择自己喜欢的体育项目学习,这样既能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和锻炼的积极性,同时又能使学生长期系统的学习某一项目,并进一步得到提高,真正让学生较全面的掌握两、三个体育锻炼的项目,保证了体育教学效果的长期性和实效性,让学生能真正体会到掌握体育锻炼项目所带来的快乐,使学生终身受益。然而,单个班级内的分兴趣班教学,会出现不同项目的选项学生差异太大,导致有的项目人数过于偏少的现象。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可以把分兴趣班教学的范围扩大,比如在同一年级打破班级界限重新编班进行选项学习。这样便能充分解决单个项目人数过少的缺陷。

2、根据学生的单个项目的水平进行分班教学。

同一项目的教学,可以根据学生的水平进行再分组教学。例如学生较为喜欢的篮球项目,可能会遇到有较多的学生选择该项目。那么我们就可以按照学生的篮球运动水平将学生分成AB两个班进行教学,以学生的能力水平来确定教学目标。这样,学生学习的兴趣也会更浓一些,学生的潜力也会更充分的被发掘出来。同时,让有志于体育运动或相关专业发展的学生得到很好的学习和训练。

3、积极引导对体育课兴趣不浓或者完全没有兴趣的学生,提高他们对体育锻炼的认识。

对于这些学生,首先,我们可以从思想上对学生进行教育,转变学生对体育的态度,提高学生对体育的认识,培养和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在具体手段上,教师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讲解、教育,有目的地举办体育讲座,宣传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让学生了解体育的功能和目的,以及体育在人生成长发展和自我完善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还可以通过组织一些大型的体育活动,让每个学生都亲力亲为,并让学生通过参与活动来获取快乐。我们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学生之所以对某些事物感兴趣,就是因为他们可以从感兴趣的事物那儿获得快乐。逐渐的,学生通过集体活动获得了快乐,自然而然的就会对某些运动产生学习的兴趣,从而养成自觉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

4、解决了学生的问题,那么我们教师就应该从自身入手,提高职业素质。

A:备学生

教师充分了解所任教班级学生的情况,充分分析学生在家庭背景、认知水平、生活经验、身体条件、兴趣爱好和运动技能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尊重每一个学生,特别是尊重那些个性特别、学习成绩较差、家庭条件不利其成长和经常犯错误的学生。根据这种差异性确定学习目标和评价方法,并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这样可以保证绝大多数学生能完成课程学习目标,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成功的乐趣。激发学生的兴趣,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并且使之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方面得到健康和谐地发展。

B:备教材

用学生的眼光看教材,用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式理解教材,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运用教材,用贴近学生心灵的方法进行教学,就能拉近和学生们间的距离,真正溶入学生的世界。在课堂教学中,与学生一起游戏,自己不仅是游戏的组织者,也是参与者,和学生们互换角色,让学生站到讲台上当小老师。有时高兴的时候甚至可以毫无顾忌地和学生们一起开怀大笑。这样的老师更有亲和力,这样的课堂教学更有生命力。

C:精选内容、组织形式多样性。

根据所教班级的学生选项,来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和以及需要达成的教学目标。比如初一年级的排球教学,首先根据学生的运动水平分:A(初级班)B(中级班)等,对于初级班,我们可以安排排球的基本技术的学习,比如正面双手垫球、侧面双手垫球、双手传球以及侧面下手发球等内容的教学。中级班可以在初级班的基础上增加难度,比如单手的垫球、单手的传球、扣球等等。其他的教学内容也可以效仿排球的教学内容进行制定。在人员分配上,要充分发挥我们体育教师的特长和专项,合理安排相应的教学项目,使每一位教师的特长和专项得到充分的发挥,体育课的教学更加专业化,教学效果更加最大化。同时,在课的组织形式上,我们体育教师更要发挥各自的特长,多样化的安排课的各个部分,以迎合初中生喜变的特点,得以让课堂的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

结论:培养和发展学生从事体育活动的能力,从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入手,让学生学会"一技之长",养成与掌握终身进行体育锻炼的习惯和意识,让学生认识到体育的价值。同时,我们要注意发挥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主导作用,还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提高学生自主进行锻炼的能力,使学生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习惯和能力,为学生形成终生体育打好基础。

1、               曲宗湖,顾渊彦.21世纪体育课程新论丛书体育教师教育课程改革[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6:26.

2、               曹利民.体育课程改革背景下中学体育教师倦怠问题探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6,40(3):106-108.

3、               2周晓军.论体育课程改革与体育教师教育价值取向的重新定位[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7,21(3):8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