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语文教学中说话能力的培养

发布时间:2022-08-16 阅读次数:

(张春梅  推荐)

 

文章提要:说话能力的训练一直是传统语文教学的弱项,那种只偏重书面而忽略口头,对语文采取分而治之,厚此薄彼的做法很不利于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也严重脱离了社会生活实际,必须切实改变。在语文教学中进行说话能力的培养是中学语文教学很迫切的一项任务。恐惧心理、轻视心理、懒惰心理是学生说话能力存在问题的原因;激发说话兴趣与训练规范语言结合,训练语言与训练思维结合,提高说话能力与培养习惯结合,口语的课内训练与课外训练结合是培养说话能力的原则;朗读、演讲、成语名言讲解、课本剧表演是说话训练的重要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中学语文、说话能力、说话训练

巧舌如簧,口若悬河,是人们对能言善辩者的形容,它的效应和作用已为古今中外的历史和现实所证明。听说读写是学习语文最基本的四条途径,人们学习语文的顺序一般是先听说后读写,然后是听说读写的有机结合。听说读写四者之间互相渗透、互相影响、互相制约。叶圣陶说:“不善听未必善读,不善说未必善写,故应当一把抓。”如今的学生正面临一个日益开放的社会,经济蓬勃发展,社会空前活跃,人际间的联系更加密切频繁,口头语言显得尤为重要。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应充分重视说话能力的培养。

一、培养中学生说话能力的意义:

    在全社会大力倡导和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对中学生说话能力的培养,已成为一种共识,其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良好的说话能力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社会的开放,时代的发展,尤其是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信息的大量涌入,人们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多地倚重于语言而不是文字,语言交际活动也日益频繁,这使越来越多的人更加重视口语能力,较高的口语能力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语文能力,“口才是一个人必备的基本素质”。因此,现代社会对人的口语素质的高度重视,也给学校语文教学提出了一个新课题,语文教学要跟上时代步伐,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就必须要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说话能力,将口语教学纳入良性运行机制,把“说”的训练落到实处,从而使中学生说话能力的提高变为现实。

(二)良好的说话能力有助于书面表达的提高。

说与写本来就是相辅相成的。“口头为语,书面为文”叶圣陶先生对语文学科性质的界定,多年来已得到广大语文工作者的认可。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把话说好,是写好文章的基础。书面语言是在口语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语言教育是从口语教育开始的。在语文教学中,口头训练和书面训练不可偏废,应当密切结合,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因此,我们在说话教学中不是单纯进行说话技能技巧的指导,还应将说话教学与思想教育、思维训练、写作和听读有机的结合起来,从而全面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

(三)好的说话能力有助于思维能力的发展。                

说话是一种复杂的心智活动,是人们将自己的内部言语(思维),借助于词语,按一定的句式快速转换为外部言语(有声语言)的过程。它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语言组织能力,快速的语言编码能力,运用语言及辅助手段(手势、眼神)表情达意的能力。思维、词语、句式的选择与组织、语言运用的技巧,是口头表达的中心环节。而其中思维是首要的,思维不清或者思维迟钝,都会影响口头表达的效果和效率。因此,良好的说话能力是思想的敏捷性、灵活性和严密性的重要标志,进行说话能力的训练,必然有助于思维能力的发展。

(四)、改变教学弊端,转变中学生说话能力现状的需要。

     长期以来,中学语文教学一直“重文轻语”,一条腿走路,严重影响了语文教学的质量,影响了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提高。尤其是基础教育薄弱,义务教育对象却占80%的广大的农村初中,对学生说话能力的培养更缺乏重视。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我对在本校初二年级就读的 211 名学生进行调查,了解他们平时接受说话训练的实际情况,其现状令人忧虑:

1、接受说话训练的情况:据我调查,我校初二年级211名学生每周用于讨论的时间为人均20分钟,其中50%的同学回答零分钟;在班级发言的总决数423次,人均2.3次;85%以上的学生从未登台作过正式发言。

2、对现行的初中语文教材中说话训练知识的了解:50%的学生认为复述就是背讲稿;40%的学生未认识到演讲、讲故事应善于应用口语;60%的学生不知道可以通过朗读、背诵、复述、发言、讨论等方式培养自身的说话能力。

3、学生说话能力的实际水平:

我对任教的初二(1)班和初二(2)班的72名学生的说话能力进行了一次测试。要求口头描述一次大扫除同学们的劳动场面,时间为2分钟以上。评分标准见表(1),说话实际水平测试见表(2)。

通过测试可知学生口语能力较强的仅占21%,而说话水平不合格的却占52.8%,也就是说有大部分学生在说话方面存在普遍问题,或结结巴巴,辞不达意,或干脆一言不发。

 

表(1)评分标准

等级

项目

10分)

 

 

 10分)

不 合 格 (10分)

    

二分钟以上

1――2分钟

一分钟以下

内容具体

内容具体

较具体

不具体

条理清楚

很清楚

较清楚

没条理

语句连贯

语句顺畅

偶有间断

结结巴巴

 

语言生动

 

用词恰当,善用描写方法、修辞方法

较生动,能够用一些修辞方法或描写方法

几乎不用修辞方法或描写方法

语音清晰

声音洪亮,吐字清楚

声音较洪亮,吐字较清楚

口齿不清,声音小

总分

52分—60

34分—51

33分以下 

 

 

 

 

 

 

 

 

(2)学生说话实际水平测试表

项目

 

 

等级

符合时间要求()

具体内容()

条理清楚()

语句连贯()

语言生动()

语音清晰()

总评()

10

8

17

13

9

28

15

合 格

25

23

19

24

16

24

19

不合格

37

41

36

35

47

20

38

     因此,我认为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具有其重要的意义:它既能改变当前中学语文教学重文轻语的现状,又完全顺应当前教育改革的主旋律,是目前农村中学急待研究的重要课题。

二、中学生说话能力存在问题的原因:

     目前农村中学生在说话方面存在的普遍问题是怕说,或想说的不敢说,敢说的却又不能说,能说的却又不善说。究其原因,固然与我们的“重文轻语”的教学弊端有关,然而中学生各种不良心态的存在也是重要的原因。具体说来,可分以下几种:

㈠恐惧心理

     不敢正视现实,羞于或畏于口语训练,因而采取消极躲避的态度。这部分学生大多性格内向,不善言辞,口语基本功较差,不敢在大庭广众下表辞达意,因而一练习,便口发涩,脚打软,心着慌,辞不达意,前言难接后语。久之,便形成了恶性循环,越躲越怕,越怕越躲,视说话训练为畏途。

㈡轻视心理

      对口语练习缺少正确认识,因而对口语练习持轻视、漠视态度。这些学生往往视学习书本知识为唯一宗旨,认为口语训练与分数无缘,与升学无关。练与不练、练好练坏没多大区别,因而不加重视。也有学生认为,人自呱呱坠地之始,便开始天天接触语言,天天说话,又何须再加强训练?

㈢懒惰心理

     意志薄弱,缺少学习的毅力、恒心,懒惰的思想在作祟。说话能力的提高非在一时之功,需付出长期、艰苦的努力,不可一蹴而就,更无终南捷径。而一部分学生在稍加努力不见成效时,就轻易打“退堂鼓”。这样如何能提高说话能力?

三、培养中学生说话能力应遵循的原则:

如何有效地训练并提高学生的说话能力,首先必须明确说话训练应遵循的原则,这对于选择恰当的方法,进行系统的、有目的的训练十分重要。

(一)、激发说话兴趣与训练规范语言结合。

加强说话能力的培养要在激发说话兴趣的同时,进行规范的语言训练。兴趣能激发口语表达的动力,而规范语言能提高表达的质量。以前受激发动机决定目的的影响,常将引发兴趣作为口语训练的前提。我认为,激发兴趣与规范语言训练得同步着力、同步发展。因为兴趣也好,规范语言训练也好,应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两者相互结合,密不可分。

(二)、训练语言与训练思维结合。

加强说话能力的培养要在训练口语的同时进行思维训练,语言与思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加强口语训练能促进思维的发展,而思维发展水平直接影响着语言表达能力,两者相辅相成,不可偏废。可是在日常教学中,不时会出现重视语言训练而忽视思维发展或重视思维训练又忽视口语能力的提高,特别在想象能力培养中此种情况更为明显。因此,我在口语训练中,尽量使两者紧密结合,互为作用,同步发展。

(三)、提高说话能力与培养习惯结合。

这里所说的说话能力,主要是指口语表达能力,它不仅要求说准确、说连贯,而且要说得流利、说得有感情,做到语言流畅,内容丰富,富有时代气息。这里所述的习惯则指敢于表达,充分自信,自觉进取,声音适度,态度大方,符合文明礼仪。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的精心指导与有意训练,从某种意义上讲,更需要学生的大胆自信,自觉操练,形成习惯。

    ()、口语的课内训练与课外训练结合。

要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要在课内外创设多种多样的交际情境,让每个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口头交际;要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主动锻炼口语交际能力。这就是说口语交际不仅要在语文教学中进行训练,还必须向课外延伸,使课内和课外相结合。

四、培养说话能力的方法:

     在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说话能力的训练,应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两条途径进行,这里主要谈课堂教学中的训练方法。                                                                                                                                      

(一)利用朗读让学生把口语和书面语言沟通起来。

在朗读时应注意:第一,朗读指导应切实中肯,从发音、语速到停顿、语调,都要一一指导。第二,应采取分段读、个人读、集体读的方法,并力求使全班学生都有朗读的机会。第三、教师应示范朗读,也可以让学生倾听和模仿录音朗读。第四、应配乐朗读,调动朗读兴趣。

例如,在教学《梅岭三章》时,我先让学生听录音,在慷慨激昂的朗读中学生的情绪被调动起来,于是我让学生小声的跟读两遍;这时,学生已经有了自己独立朗读的欲望,我就让他们大声自己练习读;练习好以后,四人一个小组,分组朗读,每个组选出一名读的最好的学生;由每组挑选好的学生为大家进行表演朗读,大家评议。这样,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增强了语感,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再如,教学散文《紫藤萝瀑布》时,我让学生在理解课文意境和所表达感情的基础上自己挑选音乐来配,看谁的配乐与文章的内容、意境、情感、背景最吻合。音乐是学生喜欢的,散文又很美,非常适合朗读。利用艺术相通的特点,把两者结合起来,既学到语文知识,又受到美的熏陶,又使学生的语音能力在朗读中得到提高,为学生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打下了基础。

(二)在课前三分钟演讲中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每节语文课开始时,让学生发表三分钟的演讲,每天一个学生,全班学生按组逐一上台,轮完以后再从第一次登台的学生开始。一个学期下来,每个学生都有两三次登台的机会。由于演讲内容不限,同学们受到的限制较少,不管是内向的学生还是平时不爱说话的学生,都敢于登台;又由于人人都上台,学生也基本没有心理压力,在这种情况下,有不少学生在三分钟演讲中能出色发挥。这种方法对那些怯场的学生是一种有力的支持,随着同学间了解的加深,那一部分学生也敢于在课堂上大胆阐述自己的意见。

经过一到两个学期的训练后,可以举办演讲比赛.我们曾举办《我爱家乡》演讲比赛,同学们踊跃报名,热情很高,那些看似少言的同学也纷纷上台,气氛热烈。三分钟演讲能够给学生创造一个轻松和谐的口语表达环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产生积极的思维情势,可以收到较好的效果。

(三)在课本剧表演中激发学生的表演欲和想象力。

中学语文课本的许多文章(小说、戏剧)故事曲折、矛盾冲突激烈,适合学生表演。发动学生改编课文进行表演,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去努力了解消化学过的知识,同时提高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使他们在实践中创新。表演课本剧,改编、表演,演后再讨论评析,全过程由学生自己完成,老师只在背后做指导。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主动钻研课文,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更可以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及体态语言----神态、表情、手势、体姿等,对学生的要求更高。而且,在表演中可以激发学生的潜能,为学生们展现自我提供了舞台。学生亦可利用这些机会,锻炼胆量,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比如,在讲《变色龙》时,我让学生自愿结成小组,把课文改编成短剧,然后进行表演,并进行评比,看哪个小组是优秀剧组,哪个演员是最佳演员。学生纷纷行动起来,排练的热火朝天。比赛更是精彩,每个小组各有千秋,都很投入,教室里不时爆发出阵阵掌声和笑声。

学生排的比较成功的课本剧还有《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故乡》、《葫芦僧判断葫芦案》、《老杨同志》、《扁鹊见蔡桓公》,同学们在充分理解文章人物、把握作品的时代特色后,进行了大胆的改造和创新,在表演中大都有出色的创造,有许多语言和细节,课文中没有的,同学们也能够发挥想象进行艺术创作。这种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方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积极参与性,能够非常有效的引导学生的口语表达,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四)讲名言、成语五分钟活动。具体做法:每堂课打预备铃开始,按学号顺序由一位同学到黑板上写自己最喜欢的一句名言或成语,给所写的每个字注音。自己读一遍,然后领全班同学读一遍,最后进行分析,说明为什么要选这一名言、成语,讲明出处与含义。其他同学可对讲者进行评议,可谈自己的收获、看法,可提出疑难问题。课前五分钟讲读活动,能使学生的知识面扩大,思维活跃,阅读分析能力得以提高,思想受教育,学习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收获甚丰。这一活动能促进学生口头表达能力与书面表达能力的提高,以“听说”带动了“读写”。

当然,在语文教学中说话能力训练的方法绝不仅于此,实施说话能力训练也绝不仅限于语文教学中。事实上,配合语文教学开展的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就是进行说话训练的必不可少的重要阵地。开展古诗文朗诵会,读书心得交流会,课本剧表演赛,学生尝试上讲台,师生共同诵读录音等活动,可综合训练和检测学生讲话的语音规范,吐字清晰,音量适度,语言流畅,言之有序,层次分明,重点突出,句式整齐,感情丰富,思维敏捷,见解独特,内容深刻等。说话能力训练可以说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但说话能力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它要经历一个长期的、反复的、不断训练的过程,才能逐渐提高。我们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说话训练要有明确的训练目标,目标的实施应分阶段循序渐进、由易到难,在各阶段的训练中又要根据教学环节各自的特点,把阶段目标再分解贯穿到个教学环节中,把说话能力的训练与教学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既紧紧扣住教学内容,又时时不忘训练说话,切不可“为了训练说话而说话”。

参考资料:

 

①闫旭蕾《沉默课堂浅析》

②汪缚天《试论教学用语的简洁性》

③严长春《在古诗文教学中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

④肖炎方:《语文教学要强化交际能力》,《中学语文教学》1997年第7

⑤胡燕:《应重视中学语文课的听说教学》,《中学语文教学》1997年第7

⑥《营造与创造——语文教学策略论》,p24625

⑦吕永红、莫洪湛、卓尚栋:《口语教学训练六法》,《语文教学与研究》2000年第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