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青年教师成长的个案研究

发布时间:2022-08-16 阅读次数:
戴露推荐
一名青年教师成长的个案研究:P老师的故事
李金钊  上海市黄浦区进修学院
(摘自《上海教育科研》)
一、我在研究前的思考
1、我为什么选择个案研究法
关于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以前更多采用问卷调查法或者不能深入教师内心,只能了解一些表面的东西;或者缺少实证材料,说服力不够;或者仅停留在讲故事的水平,缺少深入地研究和思考。而个案研究法通过长期深入的实地观察以及具体细致的分析,可以达到对教师专业发展问题的深刻理解,从而获得更有价值的结论。
2、我的研究目的
    我打算通过访谈、观察、实物等多种途径收集个案资料,经过系统分析,提示教师成长中的主要阶段及特征、专业情感的发展、专业知能的发展、对教师专业成长起决定影响的人物、事件等等,从而达到对教师专业发展问题的深刻理解。
二、我是如何开展研究的
1、我为什么选择P作为我的研究对象
1)我需要怎样的研究对象
   我希望我的研究对象具有以下三个特征:是一个思想比较开放的人,对本研究具有浓厚的兴趣,原意参加到研究中来;善于交谈,能够比较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已经在教育教学方面有一定的成就。
2P的概况
P是我区的语文教师。1997年大学毕业后到Z中学任教,从预备班教起,先后教过初中各个年级。目前已经有8年教龄,工作上取得了较大的成绩。
3)我与P的关系
最早对P教师有印象是在2003年,我在Z中学听P老师的课,从此认识并逐渐关注P老师。真正与P老师较多接触,是从他参加我们举办科研方法培训班开始的。他的积极主动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在本课题立项后,我首先想到请P老师作为我的研究对象,他非常积极地答应参与研究。于是我们就开始了这次合作。
2、我是如何收集个案资料的
1)访谈资料的收集
我收集的访谈资料包括与P老师、P的同事、P的学生以及P的教研员的变话内容。访谈的内容我都在征得当事人的同意下进行了全程录音,以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P老师进行了两次正式的访谈,每次时间在3个小时。除了正式访谈外,我P老师还进行了数次非正式的谈话,这使我对P老师的有一个更加丰满的认识。
我还到Z中学访问了P老师的几位同事,主要是了解他们对P老师的总体印象。与他们的谈话一般在半个小时以内完成。
另外,我还随机抽取了P老师的8个学生进行了集体访谈,让学生来谈谈P老师的故事。与学生的座谈持续了半个小时。
2)观察资料的收集
我主要通过听课、P老师的备课给活动、与P老师在平时工作接触中获取资料。对于观察资料的记录我主要是当场记下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观察的情况、当时的感想等内容,并且尽可能说尽,对于当时不能记录的内容,我力争在第一时间内补记,以避免遗忘或者记忆错误。
3)实物资料的收集
实物资料是个案研究“沉默的证人”。我收集的实物资料包括P老师的听课笔记、个人小结、学校的推荐意见、P老师看过的书籍及其批注、科研论文、发言稿、笔记本、学生作业本上的P老师的批注等。
4)研究中的备忘录
我以备忘录的形式,在访谈、观察、实物收集以及阅读收集到的资料时,随时记下自己的想法,这些备忘录也作为一个重要的分析内容。
3、我是如何整理和分析个案资料的
1)关于资料的整理
我这里所说的资料整理主要是指对于资料进行初步加工,使其更有序,看得更清楚,为资料分析打好基础。
对于录音资料,我采取逐字整理的方法,同时将谈话时的心情和语态记录在这边,以便分析时使用。我P老师的录音文字有6万字之多,录(下转第4版)
(上接第3版)音材料经过了P老师审阅。
对于观察资料,我按照观察资料整理的方法重新整理,并对格式进行了调整。
对于实物资料,我仔细阅读,并记录整理重要内容。
2)关于资料的分析
我首先通读了所有个案资料,全面了解个案情况。在这个过程中记录下初步印象、感想,确立分析策略。然后,我对资料仔细阅读,并进行批注,提炼主题。经过这个地毯式的阅读、主题的提炼,结合备忘录,我列出资料反映的所有主题。这是第一次主题登录。接着,我把主题再次提炼,归纳出更高一层次的主题。减少主题的数目。这是第二次主题提炼。本次分析中,我初步确立了几条线索,作为故事。再次,我根据归纳出来的几个方面,再回到资料中去,寻找有关证据,构建“证据链”,形成故事的主线,并且进一步分析收集的资料是否充分利用,是否还有其它重要的线索没有找出来。如此往复多次,确保“材有所用,言之有据”。最后,我根据故事线索,进一步从理论上进行分析。
三、我的研究结果
1P老师的专业情意发展分析
教师的专业情意就是指教师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仔细分析了P教师的个案资料以后,我逐步勾画出P教师的从教心路大致历程:不厌恶当教师――原意当教师――喜欢当教师。
小时候做“孩子头”的经历使P老师不厌恶当教师;强烈的家庭责任感促使P老师走上教师岗位;多种幸福感使P老师喜欢上了教师职业。
如果说选择当教师对P教师来说还有一种无奈的感觉,那么在当了教师以后,P教师体验到的多种幸福感是P教师喜欢当教师的最主要原因。这多种幸福感体现在各个方面:如看到学生进步、与学生分享快乐、教学上的成功、科研上的进步、信心的提升、成果的积累、做教师有一种满足感、能够把个性发挥出来、工作比较顺利等。
2P老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发展分析
教师的教学能力,主要指各科教师应当具有的运用特定教材进行教学,完成教学任务的能力,包括掌握和运用教学大纲的能力,选择和运用教学参考书的能力,教学测试能力,制作和使用教具的能力等。教学能力是教师的立身之本,是教师素质高低的重要体现。
在教师生涯中,班主任经历是必不可少的。班主任是全班学生的组织者、教育者和指导者,是学校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力量,是联系各任课教师的纽带,也是沟通学校与学生家长的桥梁。因此,如何做好班主任 ,也是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P老师的教学能力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在刚开始工作的66年内,感到教学是比较难的事情;然后在接下来的两年内,感到教学上游刃有余,不再难了。
1P教师在教学上遇到过哪些困难
第一,备课内容太多与课堂时间不够两者之间的冲突。
第二,轻松融洽的教学氛围与课堂纪律调控之间的冲突。
第三,最大的困难是将想法变成实践。一开始,P老师感到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自己的教学计划是困难的。
第四,了解学生的困难。备学生,是备课的一部分。P老师认为教师要想真正走入学生的内心世界,真正了解学生,这是一件长期的工作,是不容易的。
2P老师是如何解决这些困难的?
P老师感到备课不仅要备教材,更要备学生。P老师从学生需求出发,设计简单的教学流程,从而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第一,多种途径了解学生。P老师将了解学生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探索出多种了解学生的途径。比如,在课堂上了解学生、在参加学生活动中了解学生、让学生到自己家里来玩、在家访中了解学生。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学生,对P老师的教育教学产生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为他进行因材施教提供了依据。
第二、进行教学小实验(开公开课)。开展教学小试验,有助于教师尽早实现自己的教学想法。P老师在工作中尽可能多地记录下自己的想法。(下转第5版)
(上接第4版)第三、观摩听课学习。观摩学习是教师提高自身教学水平的好方法,P老师深受其益。他有将近一年的时间一直在听格致中学高润华老师的课,除此之外,在听其他人上课中也有收获。
第四、多种途径获得反馈信息。让别人来听自己的课,从其他老师的反馈中获得提高。同时,P老师与毕业学生交流,从他们的反馈中了解自己教学的优劣。
第五、经常性的研究与反思。P老师把读书期间形成的研究与反思的习惯带到了教学和教育中。一节课上完后,他总是习惯性地记录一些上课中的得失,并对这些问题进行反思,这极大地促进了他的教学水平的提高,并且自己的风格也逐渐建立起来了。
3P老师何时感到教学不再是难事了
在自己的多种努力下,他逐渐地觉得教学是一件非常轻松的事情。这种感觉大致是在他教学5年以后。
那么,这种转变的过程是怎样的呢?有什么标志吗?他说:“自己的个人风格逐渐形成了,这时候他会觉得比较轻松,因为对整个课堂的驾驭自如了。”P老师对自己的期望是上课轻松愉快、有节奏感。
4P老师在当班主任方面遇到哪些困难
第一,不知道教学生什么东西。刚做班主任的时候,P老师遇到的最大的困难是不知道该教学生什么。他说:“作为班主任,要把这个人教好,这相方面实在是太广了,怎么才是一个很好的人呢?我觉得无从着手,没有一个特别好的突破点。”
第二,如何做好协调工作。P老师说,还有一个很大的困难就是怎么做好协调的工作。P老师说的协调工作包括协调学生跟学生之间的关系,协调学生跟老师其他老师之间的关系,协调各个老师之间的关系,还有甚至要协调学生跟学校领导之间的关系。P老师觉得自己夹在中间,非常困难。
第三,如何了解学生。这与教学中遇到的困难类似。
第四,个性不适合当班主任。P老师共做了五年班主任。班主任经历对P老师来说并不顺利。P老师喜欢做班主任,但他感到自己的个性不适合做班主任。
5P老师当班主任后的收获
班主任经历虽然并不精彩,很多难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但是P老师的收获却不少。P老师说:做班主任有两件东西我觉得还是让我受益很多的:第一个就是如何去了解学生。第二点就是如何去做研究。
3P老师的教育科研能力发展分析
几年来,P老师独立或参与编写了教育、教学、科研、考试研究等相关书籍或文章50余篇,约30万字,先后承担了多项市青年教师课题和区级课题研究,并且荣获了学校和区的教育科研先进个人。研究中发现,P老师的一些个人素质为他从事教育科研提供了便利。
1)勤于写作,扎实的写作功底为从事科研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勤于笔记成为科研的好帮手。
3)喜欢剪报。P老师喜欢剪报,这个过程锻炼了P老师的资料整理过程能力。
4)善于反思与总结。P老师的最大特点可能就是反思和总结了。他在上完课后进行反思,这帮助他找出问题与对策,并发现进一步研究的切入点;他还对教育效果进行反思,这帮助他找到优点和不足,以便在以后的工作中扬长避短。
5)积极进行研究实践。P老师是一个善于思考,同时又勇于实践的教师。他参加了网络教学实践,参加了新课程教法研讨小组,参与了学校的课题研究,在研究中出了一系列成果。
4P老师的培训(学习)需求分析
P老师提到了几个自己认为比较好的培训,一个就是新教材教法研讨小组,另一个就是科研方法培训,另外,他还提到,观摩学习是一种有效的提高自身教育教学水平的途径。
通过分析发现,P老师需求的培训有以下特征:从培训内容来说,要与学科结合;从培训形式来说要以讨论为主。在对话中提高、向名师学习、同事之间互相观摩听课,都是有效的教师发展途径。(下转第6版)
(上接第5版)5P老师的专业发展阶段及影响因素分析
1P老师8年的教师历程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初为人师阶段,困惑、困难、挫折多于顺利,但是这些困惑、挫折都引起P老师的进一步思考,为后来的发展积累了素材。
第二个阶段:是逐渐地从个别角度去尝试探索的阶段,重点去实践一些想法,关注的是实践的效果怎么样。这个阶段的主要特征是思考与改变,不断在教学中实现自己的一些想法。
第三个阶段:是教学上游刃有余的阶段,上课的驾驭能力越来越强,也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视野更宽广了,上课不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在简单的操作上了,可以更多地去思考事物间深刻的联系。
2)对P老师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因素
P老师发展过程中,除了自身的主观努力外,家庭成员对他的支持最大。这使他可以全力以赴地投入到工作中去。
其次,P老师的同事S老师对他的专业帮助最大。S老师是语文特级教师,有丰富的教育教学和研究经验。S老师带领P老师一起搞研究。

再次,观摩学习对提P老师的的教学能力起到了极大的作用。

最后,参加各类研讨小组大大提高了P老师的研究能力和反思能力。教育科研成为P老师成长的重要推动力。

四、我的研究反思

1、我的研究结果可信吗:对研究信度问题的思考

个案研究法本身就是一个综合性的研究方法。在研究中用到了调查、访谈、观察、实物证据等方法,为了保证各种方法获得的资料的准确性,我在研究采用了三角互证法、侦探法等手段,对于各种来源的资料进行了考证。比如:P老师的访谈中提到,他提倡在课堂上让学生笑二次,以放松学生的心理。我发现,学生在课堂上确实是开心的。我在与学生的访谈中,学生也谈到,P老师是一个很随和的人,在课堂上也比较幽默。这也 从一个侧面反映了P老师所说的是真的。以上三个不同的信息使我相信,我所获得资料是准确的。

2、我获得了我需要的东西吗?对研究效度问题的思考

为了确保看到起真实的情况,并且记下最真实的东西,我在整个访谈过程中进行了全录音,在过程中进行了现场记录,对研究过程中的思考进行了及时的记录。在访谈中,我为了弄清楚P老师的真实意思,经常采用重复、澄清、追问等技术,这保证了我所理解的是准确的。但作为一名研究者,我也是一名老师。这可能会造成我在研究之初就对研究结论有前设,并在研究的过程中有意无意地对研究对象进行引导,而这有可能对研究结果的有效性产生影响。

3、我的研究结果可以推广吗:对研究推广度问题的思考

个案研究的目的不是推广,而是达到对问题的深刻理解。但是通过他人对研究结果的认同并产生共鸣,客观上可以起到推广作用。就本个案来说,P老师的发展经历代表了很多老师的成长过程,本研究发现,体验到多种幸福感是P师喜欢老师职业的重要原因,反思是P老师成长的重要方法,教育科研是他成长的助推器,这些成功经验对其他老师的专业发展有很大的参考价值,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本研究结果是具有较大推广度的。当然,P老师的教学生涯也打上了他的个人烙印,这是别人无法模仿的,也未必能推广到更多人的身上。

4、我如何处理研究中的伦理问题:对研究伦理的思考

我的整个研究过程非常注重从被研究者的角度出发和考虑问题。首先,我事先告知P老师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使他享有知情权。其次,我遵循公正合理原则,保证P老师的正常生活的权利。再其次,最终的研究报告采取了匿名的方法,并首先请P老师过目,这是为了遵循保密原则,以避免给他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最后,我栓P老师微薄的礼品,实在不足以感P老师的辛苦付出。但是我帮助P老师回忆、整理、反思自己的教育实践行为和个人成长经历,这使P老师对自己的发脉络看得更加清晰了。我想这也是我对P老师的最大帮助。也许,这也反映了一种公平同报的原则。(摘《上海教育科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