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中30年校庆(系列报道之三)

发布时间:2022-08-16 阅读次数:

“一所好学校究竟什么样?”系列报道之三】

科学治校、爱生敬业是梅中成为好学校的秘诀

他们30年钟情于“教与学”

    老百姓眼中的好学校,除了要有优秀的学生,还要有一大批优秀的教师。梅岭中学就是这样一所学校。三任校长科学治校、顶层设计,带领着一大批怀揣着理想的教师,顺应时代的变革,在传承中创新。爱生敬业的老师们30年只“钟情”于一件事——教与学。甘于平淡,初心不改,做一个纯粹的传道授业解惑者,这便是办学30年来,梅中人用实践凝聚成的教师文化。也正是基于此,名校梅中才会始终迈出坚定的发展脚步,与日更新。

 

梅中有30年传承的敬业传统

    梅中老师的敬业是教育界出了名的。不管你问梅中的哪位教师,为什么工作这么拼,他们都会认真地告诉你:“敬业,那是从老校长那代人就传下来的。”

    第一任校长殷长江原先在扬大附中教高中化学。调到梅中任校长,新学校虽然千头万绪,他还坚持带两个班的化学课。他亲自任学科教研组组长,研究教案、设计作业,带着老师们搞教研。当时陈旧的校舍经常停电,老师们就点上蜡烛继续工作。

    敬业的校长必然引领出一批敬业的老师。三任校长的敬业,是梅中之幸,也成就了梅中的优质发展。

    2010年8月,梅中迎来了第三位校长乐文进。从教院附中调入梅岭中学,他不顾疲倦,连轴转熟悉新工作环境,却一下子被突如其来的急性脑出血击倒。全校师生都为他的生命和未来捏了把汗。可是,仅仅6个月之后,2011年春学期一开学,一个虽步履蹒跚,但精神焕发的人又出现在校园,乐校长回来了。如今7年过去了,人们惊叹于他用精神支撑生命奇迹的同时,更惊叹于他用超乎常人的毅力奉献于教育事业,用精神力量引领、改变着梅中校园里的人和事。

    “老师敬不敬业,无法靠制度来约束。这时就要靠校长的精神力量来引领。”乐校长不提倡什么事情都用制度来管人,他提倡用自身人格魅力去影响周围的人,将情感的力量融入管理机制之中。“这一招是深受老殷校长人格魅力的启发。”

    为了让男教师有个像样的婚房,殷老校长曾号召女教师帮忙布置,把自己家的新毛毯送给老师;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物资缺乏,老校长就自己想办法给教师发鸡蛋、发青菜;教师家属下岗,老校长还会格外关照,多给200元补贴……

    如今老师们仍然能感受到来自校长的人文关怀:哪位教师生病住院了,乐校长等领导必定亲自看望;教师子女上学遇到困难,学校都尽力帮助解决;办好教工食堂,增加饭菜数量,做到荤素搭配,粗粮、细粮、水果齐全……校园里,总能看到乐校长主动和教师交流,时常耐心倾听教师的心声,从不在大会、小会上批评某个教师。

    校长的关爱换来的是教师们的归属感、认同感和责任感。“校长们都带头干,我们如果工作不尽心尽力,都觉得对不起学校和学生。”老师们这样说道。

 

课堂改革梅中走在了最前面

    敬业的工作氛围成就了梅中教师师善于反思、乐于研究的教风。许多梅中的教师告诉记者,专业的成长就是思反思-实践—再反思—再实践的周而复始。老师们每天总要问自己这样几个问题:“今天我从学生身上学到了什么”“我从同事身上学到了什么”“我从世界学到了什么”“学生在成绩提高的同时,是否感到愉快?”“学生进入高中后,是否还有潜力?”“学生毕业后,是否依然惦念母校?”

    老师的反思能够跳出狭隘的分数着眼于学生长远的发展,这样的理念革新,校长的引领起到了关键作用。

    2001年之后,国家开启了第八轮课程改革,王力耕校长被教育部邀请到北京参加座谈会,研讨新课改教材的适应性。“那次北京之行,让我重新审视课堂,我意识到课堂改革的核心实际是教师理念的革新。我们最先觉醒,所以梅中的课堂最先行动起来。”

    于是,一场课堂的改革在梅中展开。老师们结合校情、学情,在课堂教学中总结出了“四变三结合”的教学指导策略,:备课的角度变、老师的教法变、学生听课的方式变、作业布置的形式变,将备教材、备学生、用学生的眼光看教材三者结合起来,释放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学习功效,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四变三结合”的教学指导研究摘得了江苏省首届基础教育成果一等奖。

    如今进入梅中大门,迎面就可看到墙上写着“争做学生喜爱的老师,构建学生喜爱的课堂”。抓住了“教与学”,教育的质态才会节节攀升;钟情于“教与学”,老师无限的潜能才能得以释放。

    经过30年积累,如今的梅中课堂倡导课堂“生态”,不给课堂限定任何模式,通过更优的现代课堂教学设计和高效的课堂教学活动,给予教师更大的潜能发挥空间。老师能够创造性地从事教学活动,从而激发每个学生的学习潜能。“原生态、创造性、有活力的课堂是我们对课堂的不懈追求。”乐文进校长说。    

    数学有“活动课”,让学生手脑并用,自己寻找求解方法得出结论或结果;语文有“阅读课”,突破口是诵读古诗文,让学生自己理解、欣赏文学作品;英语实行“分层次递进式”教学,以层次划分学习小组,在教授新知识前,90%以上学生必须完成前一个学习目标;化学提倡“自主实验、自主探究”,以实验诱导,以趣激疑,精讲精练,点拨释疑;物理分章节制定“课堂检测”“每周一分”,老师“凡有练习,必批改反馈”;政治设计“时政播报、探究课文、习题巩固”三个环节;历史初一强调趣味性,初二着重知识性,初三突出中考考点。

 

文化的力量引领“教与学”

    “小事立即解决,不过夜;大事尽快解决,不过周。”这是乐文进校长的管理“名言”,它折射出乐校长在学校管理方面的科学与高效。日子长了,校长的的办事风格也让教师的教学风格、学生的学习风格有了改变。

    毕业生娄雨楠回忆三年的初中生活,暖意满满。她说,当时的经浩副校长是她的物理老师,除了负责学校管理以外,还任教两个班级的物理,平时见到他,都带着小跑。一次月考,自己在物理题旁不经意写下草稿,经老师连草稿都细心批改了,及时帮我纠正解题思路问题。“当日事当日毕”的学习习惯让娄雨楠高中的学习更加高效而省力。

    在乐文进校长看来,“教与学”效果如何,不仅仅是教师和学生的事,校长层面要做好顶层设计,制定符合校情的教学机制,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教育中的每个细胞。

    于是2011年开始,乐校长做了一件事——放权。他创造性地引进企业管理模式,实行扁平化管理,一手抓中层管理团队,一手抓班主任团队。他给班主任放权,通过实施“双选双聘”赋予了班主任“小校长”的权力。班主任与科任教师之间的双项选择,再配合平行分班的策略,每个班级的教师团队相对均衡。

    这样的教学机制设置把个人的荣誉、实绩与整个团队紧紧拴在了一起,无形中竞争便产生了。当全班哪门学科成绩在全年级掉队落后时,班主任、学科教研组会一起帮着想办法、找问题。

    “双选双聘”机制愈来愈显示出它对师资潜能的激活力。一位英语老师没有班主任找她“搭伙”,一直郁郁寡欢。后来,有一位班主任信任她找她配对,她怀着对班主任的感激,以班级英语长期保持全年级第一的成绩“报之以李”。一位班主任在改革前因为教学和管理的原因被家长“炒过鱿鱼”,后来校方给他一个机会,让他重当班主任。他便虚心在老班主任后面“实习”,学习当班主任的真经。如今,他已经成为梅中资深班主任了。

    教学机制的改变给予了教师充分的尊重与公平。“教与学”在这样的教学机制下得以释放巨大的能量。每个学科老师都铆足了劲,为了班级荣誉而战,为了团队而战。“当每个老师都成为‘发动机’,教育的智慧才能最大可能地释放。当制度、机制从墙上摘下来,变为团队每个成员都共同认可,内化于心的行动,这便是学校的文化。”乐文进校长说,“和谐文明的校园文化、情感激励的管理文化、专业发展的教师文化、丰厚雅致的学校课程文化,当这些文化形成、沉淀、积累,学校的高质态、高品质便形成了。”

    今年,梅岭中学成立了教育集团,携手两校区、两成员校共同发展。这是又一次重新出发。面对新的办学格局,梅岭人接受这场“教与学”新挑战。

    秋学期,集团内的管理团队、名师团队已经流动起来,下一步该如何发展,乐文进校长脑海里正在谋划推进各校区、成员校办学特色的“百花齐放计划”,在更广阔的舞台上践行“让优质教育资源惠及普通百姓,让百姓子女享受优质教育资源”这句梅岭人对社会的庄严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