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看待成绩,赋能孩子成长——来自心理老师的提醒(2)

发布时间:2023-04-22 阅读次数:

初三一模、初一初二期中考试已经落下帷幕,相信大家会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面对考试成绩,我们是否掌握了考后心理调适的方法呢?有些家长可能也会出现一些负面情绪,这种状态又会影响孩子。因此,同学们需要学会自我调适考后心理,家长们也要正确看待与解读孩子的考试成绩,要及时察觉孩子的情绪波动,积极做好情绪安抚和引导工作。

640.jpg
一、学生篇
(一)接纳情绪感受,科学调节压力
当考试的成绩达不到预期时,同学们可能会出现担心、失落、烦躁、纠结等负向情绪,这些都是正常的情绪体验。当我们感受到自己的这些情绪时,尝试和它好好相处,并用科学的方法疏解负向情绪,科学调节心理压力。
用积极的思维与自己对话,就可以调节自己的情绪状态。例如,当数学考得不好时,一些同学会想:“我就是脑子笨,学不好数学”、“真倒霉,考的都是我不擅长的题”。如果对自己说“看来数学确实不能小瞧,是时候拿出洪荒之力去挑战一下了”、“这些掌握不好的知识点都暴露出来了,把这些学会,下次肯定能得高分”。当遇到不好的事心情差时,尝试积极的内心独白,它将让你拥有自信的力量。
通过肌肉的收缩与舒张来感受身体放松的状态。首先将自己的肌肉紧张起来,比如说,用尽全力攥紧拳头,保持这种紧张感3到5秒钟,再缓慢地松开,然后放松10到15秒,可以让身体体验到放松时的感觉。可重复3-5次。
(二)学会总结反思,积极面对焦虑
竹子的生命规律告诉我们:每攀登一步,就做一次小结。有些同学只重视考前复习,而无视考后总结。其实,考试既是对前一阶段学习的总结,又是对以后学习的指导。在拿到下发的试卷,记得不要仅仅关注分数,更要关注试题错在哪里,分析一下出错的原因是什么?是粗心、是没有记住公式、是不能融会贯通与灵活应变、还是没有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学习成绩与学习能力、努力、学习方法、情绪、兴趣、意志等多方面因素有关,切忌因一次考试失败就归因于自己的能力。其中努力和学习方法是内部的、可控的、非稳定性因素,不但可以变化,而且受人的主观意志控制,是我们自己最能把握的。要多关注自己下次能改进的地方,学会正确的归因并积极和老师、同学们沟通交流,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相信用辛勤的汗水灌溉的大树,总会有果实累累的那一天。
(三)设立目标计划,蓄力扬帆起航
好心态固然重要,而最关键的是落实行动。不要让这次考试定义你,要让它为你所用。把它看作一个难得的资源,同学们不妨问自己几个问题:
我在学习上的强项是什么?为什么?
我的学习方法哪些是效果不错的,需要再做些什么改进?
我的理想分数是多少,哪些科目(知识点)可以帮助我达成提升目标?
在执行学习计划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我如何应对?
640 (1).jpg
通过思考分析,加深对自己学习方面的了解,设定合理的目标,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学习目标要有可执行性和衡量标准,不能太笼统也不能太难实现。通常在做计划时,要避免以下情况发生导致的计划完不成而带来的焦虑和压力:
1.高估可用的时间。有些同学在制定计划的时候,会将所有除上课、吃饭、睡觉等必须要完成的事之外的所有时间都计算在内,然后用学习计划填满每一个“似乎空闲”的时间段。但事实是,我们很难把每一分每一秒都用来学习。在进行规划时,不要高估自己可用的时间,可以先利用好整块的时间做一些高效率的事情,在坚持一段时间后,再逐渐去填满碎片化时间;
2.低估所需的时间。例如复习物理预计30分钟,但实际不够用,最终被截止时间赶着往前走。因为预估不正确经常超时,会很焦虑地把事情往前赶。既高估了自己自由支配的时间,又低估了完成一件事情所需要花费的时间;
3.缺乏时间统筹能力。同学们把自己想做的事情列出来,你会发现如果给每件事都分配时间根本不够用。因此,我们做计划的时候不仅应该考虑自己想做什么和应该做什么,还应该考虑现实中能做到什么。有时候需要确定当下最想完成的重点,先提升哪个学科,先重点复习哪个知识点,循序渐进地完成目标计划。
最后,请在所有的计划中,挑选一个最小的、最容易完成的,从今天就开始起步吧!哪怕只是一小步,都标志着你离目标又近了一步。
640 (2).jpg
二、家长篇
为了不让考试和成绩成为家长与孩子间的沟通的“赌点”,今天和家长们分享和孩子沟通成绩一些方法,让你与孩子坦然聊成绩。
(一)尽量等孩子自己说
经常会看到性急的家长,在校门口逮住孩子就急忙开问:考得怎么样?题目难不难?能考多少分?……家长试着从孩子的心理出发,孩子们刚经过考试的淬炼和成绩揭晓的心理波动,身心俱疲,此时他们需要的可能是休息,可能是美食,再或者仅仅是一个安静、便于整理心情思绪的环境,而不是连环逼问,仿佛又回到了考场上快节奏、高强度的答题。细细观察, 如果他蹦到你面前报花名似地报给你成绩,那八成是考得不错。 如果他情绪不高、闷闷不乐或者顾左右而言他,你可以问问他饿不饿、想不想吃点什么。或者陪他走走,不主动提考试的事。 
这时候,家长们得给自己做心理建设:这次成绩可能不会太好,我要学会接受。你需要等待一个合适的时机,这个合适最好以孩子认为合适为准。把选择权交给他,让他来掌控这个节奏。 
(二)不要急说“但是”
谈话有技巧,但前提是我们真正能够从内心去理解孩子的困难与不易,而不是学了几个心理学名词就生搬硬套。
比如有的父母会误解共情,将共情这种素质当成技巧,总觉得自己已经跟孩子共情了,只是孩子不领情:“我知道这次没考好你很伤心,不论你考多少分爸爸妈妈都一样爱你。但是,前途是你自己的,你不努力谁都帮不了你……”孩子此时心里说的其实是:“我就知道你说不了两句就要‘但是’,‘但是’前面的话都是假的。” 这么一来,他的防御心反而更重了, 所以千万不要急着说“但是”。
640 (3).jpg
(三)让孩子自己寻找答案
考得好了要总结经验,考得不好要找出问题,这两点同等重要。大人要做的不是帮孩子找原因,而是陪伴和启发。举个例子,如果孩子考得好,你可以这样说:
“看得出你很开心,妈妈也替你开心。我们来想想这次考得好的原因有哪些。”
“我也不知道啊,要么这次运气好。”
不会每次都运气好吧。
“我觉得这次作文写得很合老师的胃口。”
“那以后换了阅卷老师换人了呢?”
“那我不知道了。”
“想想前几天我们读的那本书,小猪失败了几次最后怎么成功的?”
“哦对了,他向很多老师求教,我也是一有问题就去问老师的。”
成功的归因要掌握一个原则,就是你找的原因必须是孩子可以控制、可以操作的,比如克服惰性、多听多问、多练多做、错题归纳、认真预习等等,让孩子觉得这是他做得到的。如果你找出的原因是运气、猜题、老师喜好等等不可控的因素,孩子的掌控感会变弱,最终无所适从。 
孩子都是有上进心的,谁都不愿意考不好。当你不主动着急,他就会为自己着急,主动想对策。要把着急的心交还给孩子自己。当原因找到后,大人可以帮他再次确认,加深印象。同时表达自己的态度:“你打算从哪些方面入手去做?爸爸妈妈可以提供些什么支持?”让孩子对自己负责,同时知道自己永远会被父母接受和支持着,他才能走得稳稳的。
(四)积极的心理暗示
避免常提孩子的弱科,这样会给孩子造成错觉和误导,让他觉得弱科是不可逾越的大山,看到就怕了。即便在弱科中也要挖掘孩子的闪光点,让孩子树立信心和希望。辅以相应的办法,孩子就能克服畏惧弱科的心理从而提高成绩。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他会越来越有自己的主见,不那么“好管”了,不那么爱和家长交流了,赌气、对抗都来了。这时,家长会发现心理调适的重要性。所以,千万别把心理上的那根弦绷得太紧,让良好的亲子关系,成为孩子心理健康成长的源泉。
640 (4).jpg
三、心理老师说
心理老师想告诉大家,人生的“黑夜”也没什么不好,愈是黑暗的晚上,星星和月亮就愈美丽,每颗钻石被发现前,都要经受埋藏在尘埃里的寂寞时光;心若向阳,不惧风雨,因为心中有梦,所以暗里有光,坚持走下去,就是前程万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