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近中医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梅岭中学开展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活动

发布时间:2023-04-23 阅读次数:
为进一步普及中医药传统文化,推动中医药传统文化进校园,让学生群体充分感受中医药文化的魅力,增强文化自信。4月21日下午,梅岭中学邀请对中医药文化颇有研究的郑军老师为学生们开展了一次以“学会关心身体的寒热”为主题的讲座。 

640.png

讲座中,郑老师结合具体的病例,介绍了西医和中医的不同。他认为中医和西医是两种不同的体系,不同于西医“对症下药”的治疗方法,中医治疗办法是辨证施治,讲究标本兼治。
寒热理论是中医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在中医看来,身体内的寒热平衡对于身体的健康至关重要。郑老师结合生动形象的案例给同学们介绍了身体寒热的道理,并细致分析了寒和热的不同表现和调理的方法。他告诉同学们,中医寒热理论的应用广泛,不仅可以用于诊断和治疗疾病,还可以用于饮食调理和养生保健。在中医里,被归类的不同的食物和草药可以通过平衡寒热,起到调理身体的作用。
郑老师生动而有趣的讲解抓住了同学们的兴趣点,丰富了同学们的中医药知识,并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利用这些知识保护自己,对待生活。来自初二(15)班的周煜涵同学表示:“中医不仅是一门医学,更是一门艺术、一种生活态度。在生活学习中,我们也应学习中医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方法,从平静的表面下看到波涛汹涌的暗流,保持对生命的敬畏和对世界的好奇心,理性辩证地看待每一次成败得失,回归自然本真的自我。”
学会关心身体的寒热
初二(8)班  吴佳慧
4月21日下午,学校举办了一个关于传统中医学的讲座,给我们请来了郑军老师做关于“关心身体的寒热”的讲座。听完讲座,我感悟良多。
郑老师首先结合具体的病例,给我们简单介绍了关于西医和中医的不同。中医治疗办法是辨证施治,当出现某种疾病时,需要辩证,找出疾病的原因,通过药物的作用达到身体的阴阳平衡,疾病自然痊愈,不同的疾病有时候会用同样的方法进行治疗,因为疾病的产生原因相同,有些相同的疾病用不同的方法治疗,因为造成疾病的原因不同。中医看病讲究望闻问切,标本都治,在治疗某一方面的疾病的同时,也帮你调理好身体。

640 (1).png

接着,郑老师给我们介绍了身体当中寒热的道理,郑老师说:“脾胃是气血生化之源泉”,调养好身体,脾胃是关键。“重寒则热,重热则寒”,郑老师通过列举寒和热的两个病人,给我们细致分析了寒和热的不同表现和调理的方法。一般来说,寒气入侵后,身体最好的选择,是立即将其排除。这需要身体有较高的能量水平。比如小孩子遇到寒气,会通过打喷嚏的方式,将寒气排出去。有些人身体能量不够,当时不打喷嚏,后期就可能出现比较严重的感冒症状。寒气不能及时排出去,身体就会将其暂时储存,这需要将寒气的温度,转变成与身体的温度一致,也就会额外消耗身体的能量。
如果总是出现这个问题,那么受寒组织的局部温度,反而会异常升高,中医把这个叫寒极生热。出现这一问题,至少有两个原因,一是这里总是受寒,身体认为这里比较脆弱,会给这里比较多的能量。二是这里因为常有寒气,容易导致疾堵,瘀而不通,不容易散热,也会导致生热。寒极生热的下一步,是热极生寒。寒气源源不断的储存进来,导致瘀堵越来越严重,周边组织过来的能量越来越少,受寒部位生产能量的水平下降,储备能量也逐渐耗尽,温度会开始降低。
生活中我也用过中医的艾灸,有次发烧,我用了艾灸,不打针不吃药,病就好了,而且感觉身体变得更好了,这让我感受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中医是经过几千年传承下来的古人的智慧,希望中医可以一直传承并发扬下去。
透过现象看本质
初二(15)班  周煜涵
4月21日下午,我有幸在学校报告厅聆听了郑军老师《学会关心身体的寒热》的讲座。郑老师主要讲述了中药学理论和中医养生的知识。从中我受益匪浅,对中医也有了新的理解。
中医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中,有一句话叫“治病必求于本”,这不正是遇到问题时,透过现象看本质嘛。中药学中透过现象看本质的例子有许多,如《黄帝内经》中的“人之伤于寒也,则为病热”。这句话给我们分析了人发烧的原因是源于伤寒,所以治疗时不应使用寒性药,否则可能会引起重寒,危及生命。        

640 (2).png

中医不仅是一门医学,更是一门艺术,一种生活态度和方式。除了在中药学方面,在生活学习中,我们也应学习这种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方法,让生命回归自然本色。从平静的表面下看到波涛汹涌的暗流,和顺自然地疏解负面压抑的情绪,保持对生命的敬畏和对世界的好奇心,理性辩证地看待每一次成败得失,倡导平顺自然本真的自我。比如,每次考试后,无论成功与否,都要有所总结,吸取经验,调整好状态,放下包袱,继续前行。
郑老师还讲了一句话,我很赞同,那就是“思路也是出路”。不论是中医还是生活,都要让思维活跃,有所变通,才能在困境中破局,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中医药学中存有古人无穷的智慧,等待我们努力挖掘,加以提高。这一传承千年的中华传统文化,定会在新时代中继续闪耀着它的光辉!
学会“辩证”地看问题
初二(4)班  周雨燊
在昨天的学习中,我们认识到了中医的神奇与奥秘。中医学有数千年的历史,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生产与生活实践中认识生命、维护健康、战胜疾病的宝贵经验。在中华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医学跌宕起伏,保有顽强的生命力,直到现在仍然作为中医的理论基础指导防治疾病,它是世界上唯一存续数千年而又拥有系统理论的医学,它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中医不像西医的直观、线性的思维方式,它是一种抽象的、综合的思维方式。中医的〝阴阳”、“五行”、〝经络〞、〝气相”、〝血相〞都是抽象的,需要靠灵性去领悟,需要靠想象去意会,需要望、闻、问、切去判断。中医将人体的五脏六腑分别纳入〝五行“之中,但并没有将它们割裂开来,而恰恰是将它们作为一个相互制衡的有机系统,完整统一地看待。

640 (3).png

中医尽管将人体的前后、表里、虚实、寒燥等分别划归〝阴〞〝阳“两大范畴,但不仅不将其割裂,反而特别强调“阴阳调和”。“人之伤于寒也,则为病热,热虽甚不死;其两感于寒而病者,必不免于死。”如内热与寒凉,中医不是针对疾病的直接原因采取对抗性措施,像“扬汤止沸”或“纵风止燎”,而是强调“釜底抽薪”,标本兼治,从根源上解决问题。
中医是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医的“辩证”思想也影响到了许多方面,中华民族是一个善于思辨的民族。在人类文明史的长河中,中医的辨证与中华文化的讲究辨证均衡的思想有着重要的价值。可以这样认为,几千年乃至更长的时问里,中医凭着这种高超的智慧来救治苍生的。
我们要学会中医中的“辩证”地看问题,全面地看问题的方法,“中正、中庸、中和”。让我们从小就了解中医药,将来运用中医药、发展中医药,这既是培养我们中国情怀和文化自信的重要内容,也是振兴发展中医药事业的基础工程和长远之策。
“天佑中华有中医”
初二(16)班  徐若琳
今天下午,我听了一场关于中国传统中医寒热理论的讲座,让我对中医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寒热理论是中医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在中医看来,身体内的寒热平衡对于身体的健康至关重要。如果寒热失衡,就会导致身体出现不适,引发各种疾病。而中医所谓的寒热,并非单指体感寒热,而是一种体内的生理反应。
通过讲座,我了解到,中医寒热理论的应用非常广泛,不仅可以用于诊断和治疗疾病,还可以用于饮食调理和养生保健。在中医里,不同的食物和草药被归类为寒性或热性的,这些食物和草药可以通过平衡寒热,起到调理身体的作用。中医寒热理论的应用,在我看来是与现代医学的补充和互补。在现代医学中,我们已经知道了很多人体的生理和病理机制,这让我们能够用现代医学手段来对病症进行准确的诊断和治疗。而中医的寒热理论则强调了身体整体的平衡和调节,帮助人们预防疾病和养生保健。

640 (4).png

郑老师为我们举了一个病例,一个六岁的女孩不幸患了一种非常特殊的白血病,血小板指数很低,但是服用了两味中药,不到一个星期,女孩的血小板指数就基本恢复正常了。由此,我们了解了中医强调的是因病施治,不同病人,不同病情,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
在听讲座的过程中,我还了解到了中药的特点和使用方法。中药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很深的文化底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药的使用方法有很多种,可以外用,也可以内服。在使用中药时,需要根据具体病情和身体状况进行配方,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这场中医寒热理论的讲座让我受益匪浅,让我更深入地了解了中医的理论和方法,更加认识到中医文化的独特魅力和价值。中医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凝聚着千百年来中国人民智慧和经验的结晶。在现代社会,中医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还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尽自己的努力,为中医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