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栋大楼是如何设计的——由新建教学楼引出的劳动课程(2)

发布时间:2023-05-16 阅读次数:
新的教学楼建设正在进行之中,学校充分利用这个独特的劳动教育资源,打造一门劳动教育课程,引导老师和同学共同探索一幢大楼建设的背后故事。

640.png
5月9日下午,学校邀请江苏省水利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戴传厚老师为劳动社团的同学们开设了有关大楼规划设计阶段的知识讲座。

640.jpg

讲座中,戴老师将建筑形象地定义为凝固的艺术。他说,建筑与音乐美术一样,都能够使人感受到艺术的美。他向同学们展示了各种世界著名建筑的图片,为同学们讲述了这些建筑背后的传奇故事。
640 (1).png
此外,他也为同学们介绍了国内许多杰出建筑,并不禁对“不少国内杰出的建筑却是由外国人所设计”这一现象表示感慨。他勉励同学们要努力学习,提高创新意识,加强文化自信,力争将来能够改变这一状况。
640 (2).png

640 (3).png

在此基础上,戴老师给同学们展示了学校新建教学楼的图纸,讲解了大楼建设的大体阶段。“万丈高楼并非平地起,而是从地下起。”,同学们都忍不住感叹大楼建设的神奇和艰难。讲座的最后,戴老师从建筑的建设进一步拓展到同学们的学习,告诉大家学习也应像建楼一样,打好基础,并一步步向上!
640 (4).png
640 (1).jpg
本次讲座,不仅让同学们开阔了眼界,更加近距离地感受到了建筑的魅力,同时,也在同学们的心中埋下了奋进的种子——努力学习,将来为祖国的繁荣富强添砖加瓦。
大楼是怎么设计出来的
陈曦
这一次劳动课程使我受益匪浅,学校邀请了来自江苏省水利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戴传厚老师来到学校为我们开设讲座,主题为“凝固的音乐”。
首先,他向我们介绍了世界上出类拔萃的建筑——悉尼歌剧院、大运河博物馆、鸟巢等。并向我们拓展了这些建筑的工程师以及建造途中发生的一些趣事。
640 (5).png
比如讲述大运河博物馆的选址、风水与外形,博物馆整体呈一艘帆船状,众所周知,扬州是运河与长江交汇之处,所以,这艘帆船寓意着一艘文化之船将长江文化与大运河文化相连。又因为船行于水上,所以又人为修建了一出水池。
640 (2).jpg
640 (6).png
在介绍完大运河博物馆之后,他又拿出了当时设计梅岭中学时的设计图。其中一些方案修改的原因令我们不禁感慨。总而言之,“万丈高楼平地起”任何成功,总离不开打好的基础,学习亦是如此,唯有夯实基础,才能收获成功。
640 (7).png
640 (8).png

建筑是缺憾的艺术

吕思鑫

“凝固的音乐。”一进教室,这富有文采的标题顿时吸引了我的目光。课堂开始,老师为我们展示了古今中外的各式建筑。“建筑不仅具有美术音乐的美感,更具有相当的实用性。”

640 (9).png

悉尼歌剧院,扬州大运河博物馆……一系列著名的建筑,让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这一点:不仅外观美丽,而且也兼顾了各种实际应用。我不禁为之惊叹,老师的一句话却引起了我的思考:“建筑是缺憾的艺术。”

640 (10).png

很多时候,建筑师费尽心思设计的图纸,往往会遭到无情的拒绝,而且会有很多现实问题导致建筑的样式与设计者的意愿有很大差距,留下遗憾。但正是这遗憾,成就了建筑艺术的美。其实不仅是建筑很多事情都是这样,人们都会对缺陷感到遗憾,殊不知,缺憾是美的,和国画一样,只有留有缺憾,才能给人们留下印象与联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