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问题引领,任务驱动”来尝试建构初中物理课堂

发布时间:2022-08-16 阅读次数:

以“问题引领,任务驱动”来尝试建构初中物理课堂

——谈《物质的三态 温度的测量》的教学改进

扬州市梅岭中学     初中物理    八年级     沈健

为什么要改进:在准备一堂市公开课《物质的三态 温度的测量》时,开始设计的教学方案是按照课本的顺序,先由生活中的水的三态说起,并用实验加热冰块观察现象,再辅助几个小实验,手捏气球,推封闭的注射器,让学生自己观察体验三态的特征。然后再过渡到温度的测量、温度计的使用,重点让学生通过自己实验的操作,归纳出如何正确使用温度计,最后通过与体温计的对比,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在进行试教之后,结合同行的评价,一致分析认为,物质三态的认知是学生必备的能力,温度计的使用是学生应具备的基本技能。由于物质的三种状态生活中经常接触,其特点学生也能理解,所以简要讲解即可。温度计的使用学生也有一定了解,但作为研究物态变化实验的必备技能,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是本节内容的重点,教学时间的安排也应向此部分倾斜。本课虽能很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能抓住课堂的重点进行突破,但感觉按照教材顺序,较为平淡,且教学的理念还不够新颖,建议不妨大胆创新,调整教材的顺序,直接由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引入温度的测量,更好的联系生活,释放学生的潜能。最后再归纳物质的三态。

怎么改进:经过思考,与同行的讨论,在他们的鼓励之下,决定对教学设计进行改进,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角度重新设计课堂,构想了“问题引领,任务驱动”课堂教学模式。

“问题引领”,是指在课堂上将教学内容以一个个真实的问题形式展开,让学生在解决了问题之后又会有新的思考。“任务驱动”是在本课中,以一个个的问题引领任务,学生以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为线索。老师首先把教学内容巧妙地设计隐含在单个的任务中,让学生以分组或独立完成任务。在学生完成任务的同时引导他们学会如何去发现,如何去思考,如何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最终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经过思考,自己解决问题。

经研讨,改进后的教学环节为:

1.创设情景,引出任务——主要是体现在引入生活中的情景“调制洗澡水的温度”,并动手测量洗澡水的温度,引起学生对温度问题上的认知冲突。引出任务,如何使用温度计。

2.精心布置,细化任务——比如在开始的部分,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地谈论观看了事先准备的使用温度计的操作错误之后,让学生发现问题,引导学生如何去解决问题。紧跟着在老师的问题引导下,布置一系列的任务。

3.独立尝试,解决任务——本课中让每一个学生自主进行问题的解决,教师只负责向学生提供该问题的有关的线索,并特别注意让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发现新的问题。

4.交流合作,评价任务——在完成任务后,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讨论、交流,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补充、修正、加深每个学生对温度计使用的理解。

改进后的反思:在实施了课堂教学之后,我对我的教学设计有了新的认识。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乐于参与活动,在课堂过程中学生能够根据一个个的具体任务去进行探究。通过实际的教学,本设计方案还是可行的,以任务驱动的形式,引导学生去参与课堂的探究,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提高了学习兴趣,增强了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加强了相互交流相互合作的意识,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参与活动。初步学会阅读说明书掌握仪器的基本性质。能把自己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激发物理学习的兴趣。

在本课中,改换一下教学的方式,重新包装一下课程中内容,效果截然不同。“抛砖引玉”,以学生为中心,学生自己作为一个问题的积极参与者,在相互的学习中获得自己想知道的东西。整堂课中学生的学习状态还是一直处于较好的状态,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总结讨论,学生不断地与老师和学生之间开展交流活动。在不断地交流和总结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分析能力。在阅读说明书讨论归纳温度计的使用,再用温度计测三种物质的温度,在活动中体验成功,激发合作意识。

从学生的反馈中发现了几个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由于时间的局限,教师不能及时准确地把握每一个学生的参与情况,不能对课堂有一个较为全面的把握。课堂预设与课堂生成:课堂预设过高,忽略了学生好动好玩的特性。以上是我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发现的一些值得遗憾的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