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激励评价中提升学生自尊

发布时间:2022-08-16 阅读次数:

与家长相比,老师的言语和行为对孩子的自尊发展更为关键,也更容易对孩子的归因风格产生影响。

案例

上了小学以后,小学生的生活本该变得丰富多彩,因为增加了与同学和老师交往的机会。但在云云看来,上学不是一种享受,而是一种煎熬:课上她忧心忡忡,课下也不能彻底放松。与云云聊天时,她不会像许多孩子那样争先恐后地说我篮球打得很棒我数学成绩在班里排前三或是我的小伙伴可多了,而是很少说话,神色紧张。对于自己的表现,云云很不满意,但就是不知道从哪里开始改变自己。云云的问题看上去出在她的社交能力不足,但隐藏在其内心深处的可能是已经形成的对自己在各方面表现的认知较差,即自尊水平不高。国外学者将自尊定义为我们对于自己价值的评价,以及与这些评价有关的感受。不难想象,自尊水平高的个体倾向于对自己进行积极的评价,认为自己至少在某些方面是表现出色的,此种心理暗示下伴随他们的自然是愉快和乐观。而自尊水平低的个体倾向于对自己进行消极的评价,随之而来的则多是苦闷。

如果一个孩子强调自己和别人某些方面的差异只是一个外在的事实,比如他觉得自己写字没有其他孩子写得好看,那么问题很容易解决,因为这只是一个写字方法的问题。如果一个孩子强调自己和别人具有根本性的差异,比如他认为自己很笨,连字都写不好,那么对这样的孩子,教育者就不能一味地教他们如何让字的各个笔画搭配得美观等技术性内容,而是首先应帮助他们提升其自尊水平,使其感受到自己的价值所在。

那么,孩子的自尊水平为何会有所不同呢?一些研究表明,孩子的学业自尊与其归因风格有关。回到上述例子,同样是面对困难,两类孩子对导致困难的原因有着不同的认识,即他们的归因风格不同。强调自己写字没有别的孩子写得好看的孩子,更可能把他写不好字归因为可控的因素,比如他没有掌握科学的方法等。换句话说,他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这个困难是可以克服的。相比之下,强调自己很笨,连字都写不好的孩子,更可能把写不好字归因为不可控的因素,比如自己的智商低下,能力有问题等。这两种截然不同的归因风格导致了不同的自尊水平。前者对自己充满信心,遇到困难着力积极去解决;而后者坚信自己无法改变任何结果,所以遇到问题更容易自暴自弃,快乐和幸福指数也相对较低。

对此,教育者可以通过改变低自尊孩子的归因风格,来提升他们的自尊水平,进而改变孩子对问题的看法,健康快乐地成长。而想要让低自尊的孩子逐渐认识到,自己在某些方面的较差表现是可以改善的,可能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有学者提出,对于孩子在学业方面的归因,成人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由于在学龄阶段,与家长相比,老师的言语和行为可能对孩子的自尊发展更为关键,其对孩子的评价很大程度上影响其归因风格。如果老师能尽量给予孩子积极的评价,会帮助孩子尤其是那些自尊已经较低的孩子,改变其固有的想法。

积极的评价可能会使这些孩子清楚地看到老师对他们成败的积极归因,即感受到老师相信他们可以改变,进而促使他们逐渐改变,也形成积极的归因风格。需要注意的是,老师的积极评价应该适度,即让低自尊的孩子认为自己和其他孩子一样,并不特殊,因为当学生发现老师在用较低的标准对待自己时,反而会丧失信心,最终失去了教育效果。